听到皇帝问他如何避祸,赵廷果然说到了天人感应,道:“陛下,臣下的擅长在天文历算方面,祭祀祈祷不是我所熟习的,然而统治天下的人想要消弭灾异,最好的办法不如修行德政。”
刘承佑忙问道:“怎样才算是修行德政?”
赵廷回答道:“请读《贞观政要》,并且效法它。”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的一部政论、史论。记录了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中,与大臣们讨论国家治理的言论和措施。
书中讲述圣君王道,用人唯贤,重民爱民,省刑慎罚等仁政主张和思想。
赵司天监有此动议,应该是对隐帝的一种警示。
但隐帝似乎没有看懂《贞观政要》,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距离唐太宗王道事业太远太远了。
乾佑三年,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一年,先是天下大旱,随后又蝗灾四起,这样的年景,难怪王章不答应他祭祀。
如今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刘承佑有一瞬间觉得问题出在自己,后来又觉得问题不大,这时郑州黄河决口了。
刘承佑终于感觉到事情严重,于是他准备举行一次“禳灾”活动,请尼姑们入宫来做道场。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当时请来尼姑进入宫禁诵念佛书做功德,有一个尼姑上厕所,回来后,则悲泣不止,除了哭,人事不知。
连续昏迷了几天,等她醒来,问她为啥哭泣,竟啥也答不上来,她在厕中看到了什么?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街头巷尾,郭浩对此也很好奇,想要进宫调查,郭威不在还真不方便。
此时郭威还在邺城,得知郭浩回来了,他和赵匡胤都很高兴,想着这边也没仗可打,也就没急着叫他。
接连发生怪事,注定这是不平静的一年,可这些都不是郭浩担心的,他最担心的还是刘承佑到底什么时候动手!
……
朝廷里慌张了一段时间,好似又恢复了平静,郭浩还在等待,同时心里也有了答案。
李太后的弟弟李业,在刘知远时期就做大内财务总管,隐帝时很得信任。
正好有个宣徽使职务暂缺,刘承佑、太后,都暗示史弘肇,希望这个官职能给李业来做。
但史弘肇认为官员迁补,国家有制度,不能让外戚越过这个制度,最后居然没有让李业做成这个官。
而且太后有个旧友,他的儿子要求补个军职,本以为没什么问题,哪成想史弘肇竟然发怒斩了他。
宦官郭允明等人也很得隐帝喜欢,但是也因为执政的意见,很久没有升官,这一群人物对史弘肇等人怨气很重。
刘承佑喜欢听歌,有一次教坊使组织的演出不错,隐帝高兴,当场就每人给了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