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方才柳棠极力撇清童殊与芙蓉山的关系已经让童殊心生警惕,现在莫名的邀请更像是在拖延时间。

柳棠不想让他看清局势,而且态度十分强硬,不惜说诛心之话,这叫童殊意识到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于是童殊选择拒绝,他道:“师兄,时辰尚早,外面天黑,不如等风雪小些日头出了再一同去吧?”

柳棠似是没听出他的拒绝之意,而是愉悦地应了约定:“那我先去看看,待风雪小了,再与小殊一起踏雪。”

柳棠出门前披了大氅,取了伞,他甚至还提了灯笼,就像是寻常的一次出门。赤棃是柳棠寸步不离的,修士大多也是随身携带法器,是以没有人觉得他带上长琴有反常之处。

柳棠走到殿门时,回望了一眼童殊,露出了童殊最熟悉的温和的笑意,道:“小殊,为兄去去就来。”

童殊是看着柳棠一步一步走出中殿,走进殿外风灯下,走进阴晦不明的风雪中的。

没有人想到柳棠会一去不返,毕竟柳棠初晋真人,方得新生,想先看看这世间景色是人之常情;毕竟芙蓉山地处南方,少有雪天,南方人想在北方踏雪是常有的兴致;毕竟柳棠才与童殊团聚,五十多年分隔,很难叫人在初见时就想到分别;毕竟柳棠还提了灯笼,仿佛只是短暂地出去片刻,在蜡烛烧完或是破晓之前就会回来。

-

童殊在柳棠出门后,便散了人,连温酒卿也没留侍身边,他垂眸入定,进了上邪经集阁,径直上到九层,推开了门。

果然《臬司剑谱注释》被收入了第九层,《魇门集注》也在第九层,它们被收“当世上品功法”书柜的最上层。

放在这个位置,意味着这几本是当世最精妙的功法。

童殊没费工夫就找到了《芙蓉剑经注释》《芙蓉琴义注释》,因为它们也在同一层。

这超出了童殊的一直以来的认知。

在他看来,芙蓉山功法没有高明到足以与臬司剑法和魇门魔功相提并论的地步。

然而上邪经集阁的判断不会错,显然他从前的认知出了问题,芙蓉山功法有他不知的一面。

-

柳棠撑伞提灯,走进了风雪中。

他走下中殿的玉阶,踩进了雪里。

其实他用不着伞,也不必提灯,但有这两样东西陪着也不错,除了能减去童殊的疑心,还能叫他这一路热闹些。

他这一生,一直在摇摆。

在师父与师娘间摇摆;

在师父与小殊间摇摆;

在小殊与师娘间摇摆;

在芙蓉山与魇门阙中摇摆;

在芙蓉山与仙道间摇摆;

甚至在魔鬼与苍生间摇摆。

人可以错一次,错百次。

但不能一直错。

一直错的人生悲哀到不值一提,低贱到人人可唾弃,死后还要浪费一抷黄土。

柳棠想,这一次,我不会再摇摆了,也不会再选错了。

他像童殊一样,走出一道门,就再也没有回头。

他穿着芙蓉山的碧衣,大氅盖不住胸前的金边酒醉芙蓉,也遮不住袍角的碧色,他不复少年,满头白发,踏雪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