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寒宁刚葬入皇陵不久,姬游正是陷入疯狂的时候,心道反就反了吧,这个没了寒宁的天下,已经没有什么值得他守护的地方了。
于是他的视而不见让那位礼亲王越来越势大,越来越多的朝臣叛离,边关那边似乎也有所勾结,才被打的消停没多久又开始蹦跶了起来,内忧外患之下,整个宴国乌烟瘴气。姬游却看得很开心,他甚至压着太子让他看看,这就是他筹谋的东西,若不是他对寒宁下手,助他登上皇位又如何,可惜他千不该万不该,做了这辈子最不该做的事。所以他也要让太子活着看着,看着这个江山最后会如何的生灵涂炭。
姬游疯狂的等着礼亲王打入禁宫,可是他们又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那就是谣传宁王与宴皇叔侄不|伦,宁王一身侍二夫,先后与宴皇以及前太子行龌龊之事,于天道不容,才会致使宴国频生天灾**,生灵涂炭。
天下谁人不知宴皇如何恩宠宁王,甚至传言,若是宁王身为皇家子,那还有太子什么事,早就传位给宁王了,甚至还有说,是宁王不要这个江山,否则宴皇一样给了。
坊间杂谈从来不少,虽然无人胆敢当众议论皇家之事,提及时都是感叹恩宠居多,但不是没有猜测过宴皇这般恩宠的原因,就连宴皇与宁王母妃二三事的读本都不少,各种测论都有,唯独没有那等不伦之事,毕竟宴皇宠宁王,是从宁王不知事时宠起的。可是三人成虎,在谣言刻意的散播之下,有些人信了,有些不信的人也被影响的信了。
那时候因为战乱,四处征兵,国家的赋税本就有些重,以前家中有不少男儿耕地劳作倒还好,家中男子入伍后,家中劳力总会少了许多,加上江南多雨,西北多旱,粮谷歉收,算是侧面应验了礼亲王派人所传的那些话,一些生活艰难的极端暴民更加将这一些苦难都推到了宁王的头上,觉得他才是乱国的根本。
礼亲王将寒宁生前的名声利用到了极致,最终的目的不过是想要名正言顺的推翻他下台。姬家的江山从宴皇起开始崩塌,若不择新皇立之,天道不容。而姬礼同为姬家子弟,但却并非宴皇一脉,江山不入外姓之手,却能平定天怒,他宴礼德才兼备,顺应天命,简直是新皇的不二人选。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抹黑了一个已死之人的名声,只不过是要一个体面的名头,他宴礼并非造反,只是顺应民心罢了,多可笑。
还有些生活艰苦的暴民信了那些传言,觉得原本四海升平的大宴朝会变成今天这番模样,全是因为寒宁,于是自动自发的想要去毁皇陵,哪怕死了,他们都不想让他入土为安。
慢慢的这股暴民集结的势力越来越大,甚至都到了皇陵边缘,姬游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不听那些朝臣们任何的镇压方案,直接举兵斩杀,一个不留。
姬游的做法让他多了个暴君的名头,这江山如何能让暴君来坐,还是这么残暴不仁的暴君,一时间举国上下所有能听到的声音都是支持宴礼造反。
姬游不在乎这个江山,他在乎的是寒宁,哪怕寒宁已经不在了,他的名声也绝不允许被人玷污半分。可是宴礼已经入了民心,民心才是皇权的根基。逃兵叛将,即便姬游武力超群,也不可能以己之力抵抗千军万马,他便直接以七曜盟盟主的身份杀入了宴礼的府邸。
那时姬游才知道,原来跟在宴礼身边出谋划策的是周瑾儿,逃出了禁宫的周瑾儿是被埋伏在外面宴礼的人接走的,而周瑾儿早在不知多少年前,就已经跟宴礼有过暧昧,更甚至宴礼筹谋造反不过是为了得到周瑾儿,不过没想到宴皇会早逝,还闹出一个假遗诏,他姬游会在这时候依靠武力上位,不过这样更好,简直为他造反之路添砖加瓦。
更让姬游没想到的是,那个宴礼武功超群,实力甚至不输于他之下,就凭那一身功夫,想要往来禁宫简直易如反掌,恐怕这些年他们二人就是这般偷情的。
周瑾儿太狠毒,也太了解人心,她虽然不知道姬游与那位宁王有什么渊源,但从姬游登基后的一些行为上推测,他姬游怕是也跟宁王就扯不清,于是劝服宴礼停下攻打禁宫的打算,改道皇陵。
哪怕是军令,武将也是有各自思想的个体,他们愿意为了保卫正统牺牲自己,但却不愿意为了护卫皇陵中那个名声已经臭遍天下的宁王舍身忘死。
两方士气鲜明的军队,开局姬游就已经输了,但里面睡着的是他的寒宁,是他放在心尖仰慕了一辈子的人,他宁可死也绝不让人碰他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