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修习武术,是让我们从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精壮神足,具有安然自胜的实力。
这是我族历代沉淀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宝。
武,止戈为武;术,思通造化、随通而行为术。
武术,奔跑止通假趾,意思为奔跑战斗戈的技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
从语源来看,“武术”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人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其日:“大人长物,继天接圣;时屯必亨,运蒙则正;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文中的武术,即指军事。
武术就是军事技术,也就是古代战争技术。所以兵器被称为武器,军事被称为武事,军备也被称为武备。所以,武,本意就是拿起武器奔跑,去战争,去杀伐。
所以武术即为杀伐之术。也为战争之术。
有人认为武通舞,其实牛头不对马嘴。武不通舞。舞是娱乐,是非必要的娱乐活动。
而武是古代的生存技术之一,是必要的军事技能。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说的就是武术的重要性。
在民间,一直有修习传统武术的群体,仍然秉持其不献演、不竞技的传统操守,内敛恭肃,在民间广泛传扬。
武术者,强身健体。国术者,保家卫国。
国术:指我国传统的武术。是对武术的尊称。
关于国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只杀敌,不表演的武术,就叫国术。
称武为术,不称“武道”,是因为“道”代表了包容一切的东西。就单单一个武功,没有资格和道并称,只能称之为术或者学,一门技术,一门学问。
也称武为艺,一则可以独立出体育的范围,一则可涵盖技术、思想、文化,乃至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一般人对国术都有误解,认为国术单单就是武术,有的甚至戏称为“舞术”,这是对国术最大的不解。
国术,所谓“国”,就是强国、强民!所谓“术”,就是技巧与艺术。练之,一可防身,二来可修身养性,这就是它的术。
公孙大娘舞剑器,观者动容;若是一套太极打将出来,飘逸潇洒,张弛有度,刚柔相济,阴阳相合,这岂不就是术与艺的结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