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啊,毕竟她平常都是休学拍戏。
很少去学校课,要是比较短而且只有几句的古诗的话,背住倒是不难。
但这首《蜀道难》明显不属于容易背的那一种。
“你们在座的到现在有谁还能背得了这一首文言文?”
白羽看向了其他人。
何炯他们也没有想到白羽会突然问向他们,除了何炯本人其他人皆是摇头。
何炯:“太久没看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现在背的话一半左右吧。”
要知道何炯他以前也是一个学霸,背一首文言文自然是难不到他。
而黄三石的话,虽然也是一个老师,但他是教戏的,只记住几句比较出名的。
白羽点头,继续讲道:“大家都知道《蜀道难》的作者是李白吧。”
“李白,别跟我说有人不知道他啊,我国历史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而这首《蜀道难》是就是李白最著名的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一首诗,全诗共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
“我来给大家背诵一遍,《蜀道难》作者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亲眼看着白羽连诗都不看一眼就全背下来的众人,心中皆是感叹。
看看,这还是人吗?
这首诗是高中时候背的,也就是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
这还能一字不落的背住,并且还深情并茂的朗读。
白羽背诵完后,不管其他人心中有多震惊,继续说道:“深入解说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谈一下这个李白。”
“一说到李白,大家就知道,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而且写的是一般都比较夸张。”
“这首《蜀道难》,更是将夸张运用到了极致。”
“无论从哪个艺术角度衡量,《蜀道难》都堪称是他的代表作,它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
“首先是感情强烈。别的做的一般都是,写到一半过后才开始表达出感情,但我们的李白他偏偏就不走寻常路。开篇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
“而且,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其次是夸张极度。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多,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而且动辄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典型的例子。”
“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别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
“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再次,想象丰富奇特。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