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此一来,自然也惹得郭中和更不高兴。本来嘛,赵宗述跟自己一样,属于在国子监内不怎么受欢迎那派。如今竟然有了真朋友,还是两次三番拒绝自己示好的范家狄家,让他不由火冒三丈。

这日下午天气正好,讲课的博士也不知是有何事,收到消息后命他们仔细看书便匆匆离去。老师刚走,学子们便坐不住了,聊天的聊天,打闹的打闹,反正心思未在学习上。

叶安几人也不能免俗,赵宗述兴致勃勃的问几人:“你们可知道京中开了家油饼店,里面的小菜据说是人间美味,等下了学,我们去吃好不好?”

被问的还未答话,听到的郭中和就已冷笑啐了声:“穷酸。”

赵宗述怒目而视,叶安及时拉住,示意他不要理这种人。

“今天不行,我要去店里对账,得早些走。不过说到油饼,张家油饼店你吃了那么些天,还没吃够吗?”叶安吐槽,赵宗述跟他上辈子的室友一样,喜欢什么东西就要天天吃,直到吃腻为止。

郭中和见无人理自己,更是生气。旁边的侯宗光见到老大不高兴,又嫉妒赵宗述又美人作伴,于是拿了砚台,假意往前走。忽然踉跄了一下,砚台朝赵宗述砸去。

多亏赵宗述反应快,及时躲闪。不过即便如此,衣角也还是沾上墨迹,赵宗述大怒,傻子也知道这是故意的!

侯宗光得意洋洋,这时候又是一个砚台飞来,完完全全的砸在他的脸上。只见狄咏冷着张俊脸,眼神颇为不善。

狄咏长得也好看,侯宗光不忍心打,转手抄起书本朝范纯仁砸去,然而众人早就防备着他。东西被挡住转了个弯掉到邢文静桌子上。

邢文静父亲去世后自己袭了爵,在天字班里向来独来独往,也属于脾气暴躁那种。眼见桌子被人糟蹋得不成样,当即大怒,骂骂咧咧的也跟着扔东西,只听“哎呀”一声,不知道砸中了哪个倒霉蛋。

天字班都是些衙内中的战斗机。见此场景唯恐天下不乱,纷纷凑热闹。大家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就连范纯仁这样的斯文人都对着郭中和下了几次黑脚,更别提赵宗述,袖子都挽起来了。

“放肆!你们都在干嘛!”此时教室突然响起一声暴喝,所有人都停下手上的活计向门口望去。

不知什么时候起,那里已经站了一群人,发话的那个长得与范纯仁有几分相似,眼中满是怒火。而叶安发现,站在最前面的,正是那个有一面之缘,通过关系将自己送进国子监的李受益。

不对,现在应该叫他官家。

第26章

垂拱殿, 赵祯满脸无奈看着包拯慷慨激昂的上奏,内容大概是要求彻底整治汴梁治安,将所有黑恶势力一举歼灭。包拯说的唾沫横飞, 旁边不少年轻臣子也是节节叫好。

哎,自己当时就是担心这点,才没让这黑子当谏官, 想不到就算这样,也挡不住他。天一热人就容易疲乏,特别是北宋的宫殿又狭小,这么多人挤在一起, 难免气闷。赵祯听着听着,大脑就逐渐放空, 视线逐渐也失去焦点……

“官家、官家?”包拯陈词完等待回复, 突然发现赵祯眼睛都闭上了,不由大为不满。

仁宗被叫醒, 讪讪的笑了下:“咳,朕觉得, 包少尹说的有道理, ”然后看向另一边:“众位觉得怎么样啊?”

被他用眼神示意的范仲淹心中叹了口气,打算站出来抗雷。没想到还没说话, 太傅郭允恭就跳了出来,此人正是郭中和的父亲, “包少尹此言差矣,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朝廷之所以能与武林中人相安无事, 正是秉着不插手的原则,如今要打破这上百年的约定俗成,恐怕会得不偿失。”

包拯沉下脸,他心知郭家跟汴梁城里的黑道们相交甚密,否则郭中和一个小孩子也不会找到那么多门路,□□除恶相当于断其手足,他自然是要反对。自己官微言轻,恐怕拿这种人没办法,于是转身求助前方,大宋文人的脊梁,参知政事范仲淹范大人。

范仲淹:“……”还能不能好了,一个两个都找自己。整理下思绪,开口道:“包少尹所言极是,开封府身为皇都,治安的确不容马虎,但是郭太傅考虑的也有道理……”不理会包拯失望又震惊的眼神,范仲淹继续道:“既然如此,不如暂且将此事搁置,改日再议。”

赵祯同意,之后看着底下纠结的年轻官员,付之一叹。他们又何尝不想肃清风气,只是前一阵子范仲淹富弼等人的新政内容出台,甚至没来得及实施就已经被朝中打量勋贵世家抵制。此时若再有什么动作,恐怕这大宋就要乱了,包拯是个能臣,但还是太年少气盛,经此磨磨他的性子也好。

而然赵祯等人的呵护幼苗的一片苦心包拯却很难理解,在他眼中,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因而梗着脖子不说话。

“呵呵,我知包少尹刚刚上任,急于做出点政绩来,不过年轻人嘛,还是沉稳些。”郭允恭在旁嘲讽。

然而他不说话还好,一说话刚好撞到包拯枪口上。包拯冷笑:“郭太傅说的是,不过此番话还是跟令郎说更好。据下官所知,令郎在国子监仗势欺人,如今他找的那些地痞还关在开封府大牢,等下了朝您刚好跟我一道走,替他们将赎金交了。”

赵祯原本正看热闹,听到“国子监”三个字精神一振,说起来自己在民间结识的小郎君还在那儿念书,也不知如今怎么样了。遂开口问郭允恭:“和哥儿在国子监念书?”严格来说,郭家也算皇亲国戚,郭中和小时候常常出入宫中。

郭允恭暗呼不妙,连忙回道:“是的,在念律学,立志早早为官家分忧,不过就是平时淘气了些。”

赵祯点点头:“小孩子难免有打闹,我记得范家二子也在国子监念书?”

范仲淹点头称是,赵祯若有所思。待下朝之后,在文德殿里召集近臣,说想要去国子监转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