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钰嘿嘿一笑,“这笔银两不用国库出一文钱,由本王一个人搞定,怎么样?你们还拦着吗?”
所有人面面相觑,不用国库出银两,他明钰从哪里弄银钱来?就算皇帝小金库还有这私房贴补,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够吧?
邹常气极反笑,“既然不用国库一文钱,那我们倒也不必死死咬着不放了。”
“好!”明钰拍掌,然后对皇帝恭谨道:“不过这里儿臣还有一个条件,还请父皇答应。诸位大臣也在此做个见证。”
皇帝点头,已经看惯了明钰不按理出牌,明钰说什么也没半点惊讶了,“你说!”
“儿臣一力主导西岐走廊一事,不让朝廷国库出一文钱,可不希望将来成事之后,一窝蜂的人眼红的盯着这块香饽饽。儿臣出钱出力,可不想到最后白忙活一场。就算要上交朝廷,那最少也得要十年后,这十年的收益,就算是儿臣的辛苦投资付出收租了。”明钰搓搓手,笑眯眯的说道。
就算是他贷款搞投资吧,至于贷款的对象,当然是谁有钱找谁了。他眼神晶亮的看着皇帝,“父皇,你要是有闲钱的话,也可以投一点过来,到时候儿臣给您分红啊,连本带利都给您赚回来。”
皇帝没好气的挥挥手,像是赶苍蝇一般,“去去去,想都别想。”说完看向底下的朝臣,“你们怎么说?”
邹常第一个站了出来,“既然端王这么说,老臣没什么好说的,附议!”
薛伦也站出来,“要是端王能自己也解决掉防守兵力的问题,臣无二话。”说完他看向明钰,很明显想要看看明钰怎么说。
“兵力好说,我不会动用石崇关的守军,而是要求自行募兵。募兵数量可依据西岐走廊的防守量来定,当然,这些兵卒依然属于朝廷管辖。”明钰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他最后也说明了兵权他不会沾手,交由朝廷,这也是为了摆脱麻烦。亲王除了皇帝派发的护卫军的兵力,是不能掌兵的。私自募兵更是大忌。他此时说在明处,算是过大家的眼,要是此议通过,别人也不可能拿此来说事。
其实他之前在村子里选青壮训练之后回去自行组织成立护卫队,方便守卫村子,也就是按简单的募兵制来做的,只是规模小罢了。这些人平日里在村子里也能组织人训练,而遇到敌寇进犯他们也能拿起武器杀敌。
“自行募兵?”薛伦惊讶道:“这是何意?”
如今大燕兵制属于军户制度,也就是说一家人是军户的话子子孙孙都得去当兵。而其他的百姓根本就无法成为军户,这就限制了兵源,造成后备力量的不足。
明钰解释道:“不错,顾名思义,也就是说百姓中符合条件要求的可以自愿当兵。战事起可以拿起武器杀敌,平日闲暇时依旧种地。当然了,这些人不入军户,依旧算作百姓。等到天下太平之时,或者几年后,年纪大有伤残时,可以给一笔补偿金放归还家。”
“这——”薛伦惊讶了,他还从来没有听过可以这样的。军户当兵,上阵杀敌,这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他们身为军户,就没有田地,唯一维持的就是军饷,而军户子弟,从小就接受刀枪棍棒锻炼,至少能够一上阵就能杀敌。
可是端王所说的,让一群百姓上阵冲锋杀敌,这真不是玩笑吗?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1-26 10:06:28~2021-01-27 10:46: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一弈医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五讲四美好青年 3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14、第 114 章
“百姓种地, 军户卫国,各有各职责不同,岂能混为一谈?”薛伦铿锵有力的质问。
“的确职责不同。”明钰赞同一部分却又不尽其然, “为什么不能综合起来?为什么一定要分军户不军户?军户就一定想成为士兵打仗?而百姓有志却注定报国投效无门?首先这样的制度就不一定适合于现状。”
明钰明目张胆质疑的话一出口, 不仅仅是众臣哗然, 就连皇帝都变了脸色。这话可以说是大逆不道的话了,制度是祖宗定下来的, 岂能在挂在嘴边随意诋毁的?
薛伦横眉怒目, “大胆, 无知!这是大燕开国之初就定下来的祖制。岂能信口雌黄!”
明钰不怕, 梗着脖子理直气壮的说道:“祖制虽然重要, 可也要与时俱进懂不懂啊?祖制还和亲呢?现在父皇不也打破了这一常规?我倒以为父皇这么做是有大魄力,大气度的有为之君。一群大男人,还要牺牲女人, 来获取安稳生活,这还叫什么男人?直接阉割做太监得了。”
皇帝原本还想拿祖制的话训斥明钰,可明钰这话说出来他还真就开不了口了。身为皇帝的他当年冲破万难不就为了打破祖制的和亲之策吗?现在小儿子做出与他差不离的事情, 自己却要责难,这就说不过去了。
而且小儿子这话他听着心中着实舒坦, 比起到如今还在埋怨当年, 说他手段太过强硬奴颜媚骨之人, 自家儿子说出这般有骨气的话, 这才是好样儿的。
如今天下不得安宁, 朝中隐隐有和议的声音冒头, 可议和不就还是老样子?用女人,钱帛开路。如果开了个头,那么几十年来所做的一切都白费了。
“我也不怕告诉你们, 军制不改,想要边地安宁是永远不可能的,而边地不宁,国亦无宁日。别想着和敌人议和你们就能高枕无忧了,谁提这话就是卖国贼,这种人首先就应该扔去边地跟夷人相亲相爱一番,能活着回来就算你命大。还有和亲?哼!可以,拿你们自己的妻子女儿去,别指望着别人家的女儿为你们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