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点钱能干什么?我给村里造了三艘大海船,如今有几个老成持重的人组成了船队,每个月跑两趟远海,打捞点儿好海货回来,也能卖上价格,日子好过多了,且村子里三十五户人家,都盖了砖瓦房,咱家的房子也盖了,一个二进的小院子,我给盖了新的,当祖宅了。”海福龙道:“免得我们回来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我以为家里还是那个房子呢!”海姨娘乐了:“这十几年,早就风吹雨淋,破败的不成样子了。”
“早就塌了!”海福龙道:“还有船,也换了。”
兄妹俩有很多话要说,想当年之类的事情,不要太多。
当初在王府里,一言一行皆要符合规矩,也不敢放肆的说些什么,现在周围都是兄妹二人的人,连碍眼的赵希伊都没在这里,这回可是有时间好好的说道说道了。
赵仁河只是听着,顺便看看外面的情况。
他这才知道,平南王府是坐落在一处巨大的山脉的后面,怪不得王府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呢。
合着前面有两道交叉的山峰以及一条巨大的山脉作为屏障。
而另一面,平南府应该是在东边山峰的边上,同样也有遮风挡雨的山峦地势为屏障。
又恰好有一条大道通向海边,与平南水军大营,平南王府成为三角形,互为依据。
他们去海家村,也是走了很久,天刚亮就上路,出城之后一路走的都算是好的道路,虽然没有水泥,但是平整的也不错了。
中午随便找了个树林子休息,夏日沿海地区的太阳,热情的很。
下午继续赶路,等到太阳都要西沉了,才到了一个小村庄。
说是小,是因为房子不多,乍一看单单薄薄,不过村子里的房屋都是砖瓦房,一共就两排房屋,全都是二进的小宅子规模,且周围一圈儿具是菜园子,周围的围墙不高,反倒是村子外围的围墙很高,还有个木头的瞭望塔呢。
且有几个人在村口看着,瞭望塔上的人喊了一嗓子,那些人立刻拉开村口的大门,迎了上来。
来人是七八个老爷子,并两个打前哨的劲装汉子。
海福龙骑马过去,到了跟前儿才下了马,说了两句话,就让车队直接进入村子,直奔两排房屋后头,那单独的一栋院落。
这栋院落尤其大,虽然只有三进,但是左右各有两个小院子,且都是二进,周围又有很大的菜地,种满了蔬菜,靠墙的地方搭了黄瓜架子,院内又种植了几株果树。
且有一个很大的房子,里头放着一艘还散发着清漆味道的海船。
“别人家的海船,都放在船坞那边,你这怎么还放在家里了?”海姨娘下车看到新家,都愣住了,尤其是看到海船的时候,更惊讶了。
“我们家这艘船,就是个摆设,船坞那里有新的大船。”海福龙道:“先休息,明天开始,才能出门去看大家,今天太晚了,赶了一天的路。”
“好。”海姨娘也不废话,带着儿子进了家门,这宅子的大门上,只挂着一个门匾,上面写着“海府”两个字。
进了门之后,一进自然是归了海福龙,以及带来的人;过了二门之后,才是后宅的范围。
海姨娘进了门,看到这宅子小巧玲珑却很整齐。
且不论桌椅床榻俱是上好的黄花梨木打造,多宝格中的前朝古物;单看门上挂着的是柳叶绿撒花绣锦软帘、窗子上煳的是连王府里头都不多见的雨过天青色的软烟罗。
并这会子正青烟袅袅的三足缠花枝的博山熏香炉,墙上悬着的说是拿来镇邪的南梁照胆剑……。
桌上放了绿如蓝润如玉的洮河砚,一套时新景德镇的青花瓷文器,旁边摆着一架小巧的缠枝玫瑰玻璃桌屏,非常精致,显见是海外来的东西。
桌子后头的墙角,有一落地碧峰翠色的汝窑大花瓶,里头插了从外头剪来的数枝初开的龙船花。
且是双色的龙船花,黄白二色,相映成趣。
她恍惚觉得如此富贵的屋子,有些像是梦一般,自家的祖屋成了这样,比起王府里自己的房间,也不差什么了。
“祖屋挺好。”赵仁河也看了看自己这空空如也的“外家”:“娘,这里是正房。”
“是,正房。”海姨娘勐然惊醒:“我去西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