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最后的帝王 青色兔子 2981 字 5个月前

“忠心没有错处。”刘协道:“错的是这个时局。中平六年,先帝病重之时,要董卓离开西凉,去做并州牧。董卓不肯奉命。彼时皇甫郦便劝过皇甫嵩,要他兴兵讨伐。然而皇甫嵩上奏朝廷,没有动兵。”

伏德仔细听着。

刘协又道:“初平元年,董卓征京兆尹盖勋为议郎。彼时皇甫嵩于扶风郡,手握边兵三万。盖勋曾秘密与皇甫嵩商议讨伐董卓,与袁绍呼应。皇甫嵩不听,随后奉命去往洛阳,险些丧命于董卓之手。”

伏德听完,为皇甫嵩辩解道:“老将军忠心朝廷,没有朝廷旨意,他如何能擅自兴兵讨伐董卓?”

这两桩事情里,但凡皇甫嵩有一丝野望,如今的天下就该有他的一席之地了。但是皇甫嵩时刻紧守臣子本分,不曾越雷池一步。

刘协笑道:“朕明白的。你看山东联盟讨伐董卓的十数人,虽然打着清君侧的招牌,没有一个心里不存他想的。”

这话把曹操也捎带进去了。

曹昂在旁听到,心中一跳,抬眼看皇帝,却见皇帝面色如常。

伏德道:“正因如此,老将军忠心更难能可贵。”

“他两次都没有兴兵讨伐董卓,是太忠心了。”刘协这一句说出来,伏德也觉出滑稽之处来。刘协又道:“他为朝廷忠心,也为自己一大家子人负责。皇甫嵩若起兵征讨,胜负难料,赢了,若不能更进一步,做权臣悍将便是为日后埋下祸根。输了,更是难逃阖族覆灭。皇甫嵩第一次放过董卓之时,何进犹在,而董卓是何进插在西凉的一把刀。皇甫嵩恐拔刀伤手,便上告朝廷。皇甫嵩第二次放过董卓,在董卓入洛阳之后。董卓再残暴,却与他儿子交情深厚。皇甫嵩放了兵权,奉召入洛阳,又有儿子求情,有声名在外,董卓总不好真对他下手的。”

伏德默然垂首,叹道:“若为亲族所想,却也是人之常情……”

刘协摇头,道:“自古论迹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他眨眼笑道,“我也不过是推测。兴许老将军只是因为紧守本分呢?不过这等时局之下,有些要命关头用人,我是宁肯用没有柄的刀,却也不愿用没有刃的刀。”

没有柄的刀,会伤握刀人的手,却能杀人。

没有刃的刀,敌我双方互殴至死,那刀仍安然躺在一旁,百年不朽。然而又于我何益呢?

刘协这样推心置腹,简直像是在教导儿子一般,同伏德、曹昂剖析用人之道了。

伏德听完,叹道:“这时局真是艰难。”也不再提知会皇甫嵩之事了。

另一旁曹昂骑马相随,默然半响,忽然低声道:“难道就没有既有刃又有柄的刀么?”

刘协微微一愣,看向曹昂。曹操借助长子,想要在皇权中心造成的影响,刘协都心知肚明,默许互利。他方才那番话,不只是说给伏德听的。

“我愿为公子做这样一把刀。”曹昂望向刘协,笑道:“有柄亦有刃。”

夏风朗月之下,曹昂身似松柏,面如冠玉,望向小皇帝的目光清楚明白,饱含少年人独有的赤诚之意。

刘协撞上他的目光,忽然想起上一世少年时相伴身侧的许多人,初时是伙伴是朋友,后来渐渐都归为君臣。他登上人间至高处,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寒冷,偶尔低头看时,昔日的少年们都已渺小如尘埃,再看不清面容。

刘协熟视曹昂,眼前少年,为曹操之子,却常伴己身,同塌夜话,抵足而眠,奉命孤身入敌营,携上将首级而归,毫无骄矜之色。如今他说要做帝王掌中刀,不知年与时驰,这柄刀是否会倒转反指。

说话之间,众人已来到长安城西侧群山入口处,再往前走,便会进入西陇军的包围圈了。

而此时埋伏在山上的马超等人,哨兵必然已经望见了山下异动。

刘协勒马停住,看五斗米教的教众先走入群山之中,示意曹昂与伏德留住跟随的郎官。

方泉见状,回转马头,不解道:“小公子这是……?”

刘协微一沉吟,道:“此事着实难以启齿。今日陪同家母外出,被劫掠而出的,还有一位年轻男子。”方泉先是愣住,看刘协面色才反应过来,原来小公子母亲还养了面首。师君大人脑袋顶上的帽子突然有了颜色,不,应该说是又添了一笔颜色。他舔了舔嘴唇,道:“那小公子的意思是?”趁机做掉这面首?

刘协道:“那报信的家丁说是那位阳公子为救家母,挺身而出,引开敌军,余者才能护着家母躲避林中。如今家母不知藏身何处,不如先寻这阳公子,再问下落。”

方泉没想到这年头,做人面首的都如此有情有义,倒是越发愿意搭救了,便问道:“不知这位阳公子什么模样?”

刘协冲着曹昂一点头,道:“你跟他说说,淳于阳的体貌特征。”

曹昂:……

曹昂这才明白皇帝口中的面首阳公子是谁。

他“推人及己”,突然有些想收回方才那番愿为帝王掌中刀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