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行走的经验团

外科艺术家 医用口罩 2428 字 6个月前

据他所指,赵培儒在前几天就在和省里医学会领导沟通,让协调相关病人。

而且这种病人的适应症范围又宽,不是极端罕见少数病人,协调难度也不大才对。

也就是说,病人很可能早就已经协调好了。但这事,一直专心攻克难关的邹斌院士还不知道,还以为协调工作还没开展呢。

果然,邹斌院士闻言,有些遗憾,也只能接受。

这要是在西京医院,他一个指令下去,病人早都协调好了,可这里不是他的地盘,只能听从赵培儒的安排。

“那行吧,我们先去稍稍休息一下。”

众团队成员学生心里,全都长长的舒了口气。

简单吃了个早餐后,众人全都到隔壁楼层的几间休息室去休息。

到下午一点左右,邹斌院士先醒来,精神也恢复了不少。

他的脑子,依然有些兴奋。早上验证完理论部分,此刻又迫切的想要通过实例手术试验,来做最后的验证,根本睡不着了。

赵培儒看邹斌院士醒了,把一份文件夹,放在他手中。

“邹院士,这例病人的资料你看看。”

邹斌院士一下便反应过来,笑道:“病人协调好了?“

赵培儒笑着点点头。

邹斌院士也明白过来了,当下也顾不上其他,立即翻看其病人资料来。

赵培儒让小孟,给送了份饭上来。

邹斌院士一边吃,一边看着手中的资料,一边在脑海里做方案细化。

“病人72岁,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邹斌院士抬头看了眼赵培儒:“这例病人,基础病多,难度不小。”

赵培儒淡淡一笑,道:“既然咱开创的术式,是专门针对高龄患者的,那就不要畏惧困难。“

“就挑最复杂、最困难的病例,这种要是没问题,那情况更轻一些的病例就更没问题了。”

“说得对!”邹斌院士深深点头。

到了他这个份上,已经不再追求快速出项目成绩了。他已经拥有了最高的名利,再多的成绩于他而言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

唯一的愿望,只剩下好好把项目做好,做深。研究出真正对病人有利的好术式、好方案来。真正造福社会,为社会留下点宝贵的医学财富。

只是他没想到,正值“拿成绩巅峰期”的赵培儒,竟然也能有这么高的觉悟,不禁令他刮目相看。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讨论。

很快,讨论出一套细化方案来。

这时,傅程等其他团队成员,也都陆续醒了过来。

孟祥给几人也都准备了份饭。

几个人正吃着,邹斌院士走了进来。

对团队宣布道:“大家吃完饭后准备准备,下午五点手术。”

众人吃着饭,全都碗筷一停,脸上一怔。

这就要手术了?这么快?

他们是在睡觉的时候,错过了什么吗?

有几个人睡的迷迷糊糊的,此刻还在半梦半醒状态,闻言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睡了一天一夜,错过了什么。

邹斌院士道:“刚才,我和赵院长,已经商定好了最终治疗方案。”

“到时,会由赵院长主刀。”

“傅程,到时你和我,做赵院长的助手。”

这话一说,众人更是心惊。

但凡是邹斌老师参与的手术,从来都是邹斌院士和傅程共同担任主刀。一般是傅程担任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一。中间三分之一的最核心部分,是邹斌老师主刀。

可这次,竟然两位主刀,都要去辅助赵培儒?

邹斌院士道:“这套综合治疗的方案,主体部分,都是由赵院长提出。甚至包括其中的突破性提高细节,也大部分由赵院长提出。由他来做主刀,再合适不过了。”

众人一想还真是。

这次做项目,和他们之前做项目还真是不同。这次他们的工作,更多是在验证赵培儒所提出想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全程的项目工作推动力量,几乎全是来自于赵培儒。

众人心中,佩服赵培儒思路的同时,也生出了几分疑惑。

赵培儒能做好实例手术吗?

尤其是在精益求精的邹斌老师面前,他的术中操作,能说服邹老师吗?

……

省医学会。

大会长葛建明:“病人协调好了吧?”

副会长卢广轩点点头:“好了,病人已经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转到江新医院西院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