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你的命比项目重要

外科艺术家 医用口罩 3145 字 6个月前

他项目攻克在即,什么心思都没有,脑子里只剩下项目,话音刚落,蔡主任就看不到翁贤院士的人了。

已经转身走进实验室的门了。

蔡主任心里一叹。

现在胆总管癌还是早期,根除也简单。

可如果等项目做完,或许就得两个月之后了,那时,谁敢保证胆总管癌会不会扩散?

肿瘤是很悬乎的事儿,有的肿瘤癌变病灶,病人活了一辈子,几十年也不怎么增长,就那么一点,也不影响正常生活,到寿终正寝都没事。可有的癌变病灶,扩散速度很快。

翁贤院士这个人,太重要了,谁都不想赌那个概率。

……

随后,全国医学会牵头,再次在全国范围内,联络顶尖的胆总管癌专家,分析翁贤院士的病情。

东南地区,医学联席组委会,也接到了上面的消息。

“胆总管癌么?”

蔺劲松琢磨了一下。

和旁边的聂主任商议道:“老聂,咱东南地区,哪位专家在这方面擅长?”

聂主任道:“胆总管早期癌,说实话不是什么复杂疑难病症,太多医生都擅长……要说在这方面拿过大奖,获得过拔尖成就的,就是苏省的周禾平,和江南省的赵培儒了。”

蔺劲松点点头,“联系一下这两位。”

“另外,翁老的病情还涉及到胰头领域,上面正好也要请胰头方面的专家,正好也是赵培儒院长擅长的方向,不用额外找别人了。”

谷漪</span>……

江新医院。

值班室里,牧思思、孟祥等年轻医生,嘀嘀咕咕的。

他们聊天的话题,也是翁贤院士得病的事儿。这是最近行业内的大热点。

这时,赵培儒来到肝胆胰外科巡查。

“马主任,科里怎们样?”

马林站起来,把早就准备好的资料递给赵培儒:“9床和34床的治疗方案还没定下来,其他床都没什么问题。“

赵培儒看了眼资料。

“这两例病人,让柴主任负责就行了。”

都是些简单病情,交给下面的人就行。

他交代之后,就准备离开东院区,去西院区的医疗科研总部了。

正这时,手机响了。

一看,是联席组委会聂主任打来的。

“翁贤院士的联合会诊?让我去一趟海市?”

值班室的年轻人们一听,耳朵全都竖起来了。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闪过几分讶异……刚才他们还在聊翁贤院士的事情呢呀!

虽说他们讨论的热火朝天,但更多是当做行业内的“大事”、“大新闻”来看的,觉得翁老的事情远在天边,和自己无关。

但赵培儒老师,却是接到了去海市,参加联合会诊的邀请电话。

这种“高手”就在身边的感觉,让众人多了种对“大事”的参与感。

“行,不过我这边,可能要耽搁一天。”

今天是那十名学生,去全国巡回手术的第一天。

赵培儒还得坐镇在科研中心总部,为这些学生们,远程保驾护航一天。如果哪个学生有意外,他还得远程指点解决。

聂主任:“好。”

……

第二天,赵培儒来到机场。

快要登机时,接到了京都深水潭医院,雷镕主任的电话。

“赵院长,我看名单上,也有你的名字,你没过来吗?“

作为老朋友,雷镕一看到名单上赵培儒的名字,就想去找赵培儒,结果问了工作人员,赵培儒还没来。

赵培儒笑道:”我有事耽搁了一天,今天下午就能过去。“

雷镕电话里笑道:“好,咱也好久没见了,正好能趁这次机会,聚一聚。”

寒暄之后,赵培儒顺口问道:“翁贤院士的病情会诊,怎么样了?”

这联合会诊,据说已经是第三轮了。前面已经有两轮专家进行过会诊了。

这么多全国专家轮流联合会诊,也不知道会诊出了什么结果。

雷镕:“专家组抽调了各家大医院的数据,对比了结果,选出了一种治疗时间相对较短的一种……但实际上,也就平均短了一天时间,没多大优势。”

“再加上,每个人有个体差异,还不知道翁贤院士用了这种术式后,能不能达到平均治疗期呢。”

赵培儒心道,看来是没会诊出什么结果。

雷镕:“现在,专家组里做主的,是我们深水潭医院的陈永铭院士,他的主张,是用一种略有瑕疵,但能大幅缩短治疗期的术式。”

“现在,专家组里的大多数人,都已经同意了这个方案。”

赵培儒眼前一亮,陈永铭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