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活化石”级大佬

外科艺术家 医用口罩 2398 字 6个月前

同样是合同工,可在康泰医院这种省级一流的大医院,无论是工资还是前途,都要比县医院高上许多!

而且,消化科的刘主任,可是业界资深大佬,从他身上,必然能学到更多知识。

赵培儒微笑着看着这一幕。

努力的人,应该得到回报。

……

康泰医院的事结束后,赵培儒正打算回江南省,却又接到了秦明辉院士打来的电话。

“秦院士?”

那头,秦明辉院士笑着先和赵培儒问好、寒暄了几句。

随后步入正题道:”我有个老朋友,廖庆仪院士,正在做一个项目,里面的某个难关,涉及到门静脉高压,你能不能帮得上忙?”

廖庆仪院士?

赵培儒一听这个名字,心里便是一动!

这位廖庆仪院士,可以说是消化科领域里的“肠道活化石“!其89岁的高龄,经历了消化科的许多国内医学基础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从是消化科领域里当之无愧的no·1。

更关键的是,赵培儒的这条任务链,最终是要加入“全国消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的。

而这位廖庆仪院士,正是其中的七位委员之一,也更是七位委员之首,份量最重。

赵培儒想要完成这条任务链,就得和这些消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们搞好关系。

这几位委员,虽说没有直接任命权,但却有否决权。

之后,他从秦明辉院士手里,拿到了廖庆仪院士的手机号。

给对方拨打过去后,廖庆仪也明确爽朗的表示,他目前做的结肠肿瘤项目,其中一项涉及到“结肠肿瘤伴门静脉高压”,这一难关较难攻克。

廖庆仪团队里的小组已经攻克许久,却是迟迟攻克不下来,需要请一位同时精通两个细分领域的外援。

正是和秦明辉院士打听到赵培儒在结肠领域,和肝门静脉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廖庆仪这才请秦院士帮忙牵线搭桥。

赵培儒一口答应下来。

“这次去帮忙……”

谷妶

“或许,我还能顺带完成一项任务。”

赵培儒看向脑海中的任务链。

【任务一:在高难度结肠肿瘤手术中展现您的实力。(未完成)。】

【任务二:将一种技术引入拓展到结肠肿瘤领域。(未完成)。】

这两条任务,到时或许能选一条完成。

……

赵培儒买了第二天的飞机票。

又在湘省逛了一天,领略了一下湘省的风土人情,景点美景。

随后,赵培儒直飞南都。

很快,便抵达了廖庆仪院士的团队所在地,南都铁路医院。

来到铁路医院,见到了这位89岁的老爷子。对方的精神头虽然还算不错,但身体状况,明显下滑的比较严重。

廖庆仪院士长着一副喜人的脸,热情的接待了赵培儒。

“赵院长,我就开门见山了啊,我这身体状态,也不知道还能活几个月了,我也就不和你多说客废话了,咱们直接说工作。”

他快人快语道:“我昨天给你打电话后,我团队里的‘门静脉高压’课题组负责人侯昌,就给我提了个点子,你看行不行。”

他用座机拨了个四位数的内部号码。很快,一个和赵培儒差不多岁数的侯昌组长,走了进来。

侯昌组长也是个雷厉风行的风格,似乎跟在廖庆仪手下的人,都沾染上了这种风格。他手里拿着平板,道:“赵院长您看,这是我们组昨天集思广益,想出来的解决门静脉高压难题的办法……”

侯昌把他的思路说了遍。

赵培儒看完资料,脑海里过了一遍。

最终他笑着点头,道:“不错,这种思路很可行。”

他笑着看向廖庆仪院士:“廖院士,看来我是白来了,侯昌组长提出来的思路,足以解决门静脉高压的难题了。”

他看着这“解题思路”,心里也不禁赞叹,即便是在他脑海中的众多“解题思路”中,这思路也算得上是非常高明的一种了。

如果是让他来解决难题,也只能想出和这种思路不相上下,不分伯仲的思路。

这些院士们麾下的,果然都是些精兵强将啊,能人辈出,实力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