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笙怒道:“神鬼之说,当然不可信!”
那人却转向杨广怀:“听说杨相也擅占卜测算之道,不知杨相可有高见?”
范玉笙立刻瞪向杨广怀,似乎只要对方说出不利于楼喻的话,他就跟对方拼命。
杨广怀暗叹一声,觉得陛下当真耍得他们团团转。
“杨某以为,陛下如今春秋鼎盛,不必急于后宫之事,待百姓淡忘批语,再做打算也不迟。”
范玉笙松了口气。
他立刻附言:“陛下,微臣同意杨相所言。”
这的确是眼下最合适的法子了。
其余朝臣皆附和。
楼喻故作不虞:“也只能这样了。”
再过几年,等他掌控一切权柄,这些人将再也没法干涉他。
除杨广怀,谁也不知道,他们已经踏入楼喻的陷阱里了。
白驹过隙,流光瞬息。
八月中旬,全国上下迎来秋收,因数次战乱,除八州外,今年各地的收成都比不上往年。
但令人惊异的是,单庆州和沧州两州的粮食产量,就赶得上其余四五个州加起来的粮食总量!
农部尚书林大井,在朝堂上汇报各州收成情况后,殿内一片寂静。
不论是庆州嫡系,还是土著京官,皆深感动容。
庆州嫡系虽已习惯庆州和沧州的产量,但他们以前没跟全国对比过,不知道原来庆州和沧州是这么厉害的存在。
土著京官从未去过庆州,最多从报纸上看到庆州或沧州丰收的喜悦,但他们哪里知道,这他娘的是真的大丰收啊!
如果全国上下都有这样的粮食产量,何愁国家不富强,百姓不安康?
林大井继续汇报:“除庆州与沧州外,江州试验田的甘薯也收获颇丰。陛下,微臣以为,土豆和甘薯种植方式简易,亩产较高,且适应我朝大多数州府的气候与土壤,若是在全国进行推广,定能造福社稷!”
一些土著京官没见过土豆和甘薯,都有些不信。
“敢问林尚书,这土豆和甘薯,当真能与麦子相比?”
林大井说:“土豆和甘薯皆可饱腹,不过不如谷物耐储。”
麦谷可以存放好多年,作为储备粮,但土豆和甘薯的存储时间有限,这是它们的缺点。
“那为何还要推广?”
林大井一门心思从事农业,嘴比较笨拙,只干巴巴地道:“土豆和甘薯好伺候,比种麦子要简单,而且推广并非是要取代麦子,有些地方不适合种麦子,反而适合种土豆和甘薯,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呢?”
官员们保守得很,觉得这件事关乎国计民生,不能马虎,遂不同意。
霍延断然出列道:“陛下,臣同意林尚书所言。我朝疆域辽阔,各地气候与土壤皆有区别,是以,虽大部分地域都种植小麦,但南方却多种植稻米。据说土豆耐旱耐寒,应该非常适应北方气候,甚至是西北。”
“定国公所言有理。”楼喻颔首道,“西北乃我国边防重镇,可年年收成不高,将士和百姓们经常饿肚子,朕心难安。若是西北军民能用土豆填饱肚子,当是一大幸事啊。林爱卿,推广土豆和甘薯一事,便交由农部去做。”
“臣遵旨!”
其余大臣还想反对来着,但林大井没有给他们机会,继续汇报:“陛下,棉花御寒保暖,同样可以进行推广。”
楼喻想了想道:“棉花生长期过长,且极耗地力,必须要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推广种植。再者,若是农部能提高各类农作物的亩产,朕必有重赏。”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