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江瑢一事弄得头大的李东阳,不想在一个月之内递两次致仕折子。
刘健一言不发,只是微微抬起手。李东阳看着首辅克制不住颤抖的手,忐忑地接过《京报》。
《京报》和《邸报》很像。浓墨重彩的“京报”两字占据五分之一的报头。笔锋犀利、力透纸背,一撇一捺之间充斥着霸气。李东阳心一慌,好熟悉的字迹。
看到《京报》第一则消息标题,李东阳双眼瞪出,差点脱框。
“《谁说母猪上不了树》,俗话说男人靠得住母猪能上树。今天以后,这句俚语要改。在遵化冶炼厂匠人邓乌发明的活塞式鼓风机的帮助下,岁半的母猪上树了……”
有拿到报纸的官员忍不住大声读出头条消息。
听到遵化冶炼厂,不少知情者情不自禁看向站在文官队伍首位的首辅大人。
兵部尚书马文升破口大骂:“好一招偷梁换柱!”
很多人想问:这是承认首辅被太子殿下耍了吗?
瞬间,官员们知道《京报》为何人所办了。
除了胆大妄为的太子殿下,还有谁敢当面挑衅首辅大人。
“亏殿下想出让一帮老弱送报的馊主意。难不成还怕我等会为难送报人?”胡御史不忿。难道在太子殿下心中官员的品行堪忧吗?
都察院左都御史闵珪重重咳了一下:“胡大人,这篇《浅谈言官的嬗变》可是你所著?”
胡御史愣了愣,有同僚同情地递了份报纸给他。
“本人曾与胡御史品谈言官。胡御史言,人有好坏之分,言官同样如此。立国之初,朝中不乏一批为了皇帝成为英主犯颜直谏,甚至能死谏的言官。但时至今日,多数言官对官场腐败、官员怠政的风气不敢过问。甚至不少派到地方的巡抚欺压良善、勒索受贿。李广的贿赂名册上,都察院多少官员在册!呜呼哀哉!”
暴躁的胡御史一把抱起送报的幼童,厉声呵斥,“是谁在背后编排本官!”
“哇~”幼童放声大哭。
“胡大人消气,那么小的孩子知道些什么。”在同僚们的劝阻下,胡御史放了幼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