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孩儿也是要脸的

魏国公闭了闭眼:“更改军户制度、武官世袭制度势在必行。”

徐光祚一惊。魏国公的回答和爷爷的一样。

这也是勋贵武将们共同的认识。

要不要支持太子收回河套成了他们最困难的选择。

大明立国至今,除了几大国公等少数,勋贵圈子人来人往,换了一茬又一茬。想要与国同休,每一步都要走准。

“你与囚牛商行约好了何时返程?”魏国公轻易不能给出答案。定国公、魏国公两府共同进退,如果定国公派嫡长孙徐光祚加入太子府,魏国公也要从子孙中派出一人前往。

徐光祚拱手答道:“囚牛商行频繁往来京师、南京两地。只要银子使得足,天气好的每日下午酉时前赶到指定地点便可。”

“听说热气球无法保证在同一个地点降落?”魏国公好奇地道问。南京的囚牛商行分行并没有贩卖热气球之旅门票。只有往来传信的下人们坐过热气球。

“是的。小侄此次前来降落在南京城外十里处。热气球降落后会放信号弹,囚牛商行会派车马把我们送到目的地。”

“这样啊。那热气球用于战场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这……小侄不知。”

——

因为钢甲,众人再一次体会到太子对河套的势在必得。京师无数的府邸聚众推演,推断太子收回并站稳河套的把握有多大。

弘治帝也没坐住,亲临端本宫新华阁。“照哥儿,你实话告诉父皇,你有多大把握!”

“尽人事、听天命。”朱厚照自己也不知道。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心竭力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财力、物力、人力、舆论、地利等等诸多因素。

“你送到草原上的也是钢甲吗?”弘治帝问。

“哪怕掺入纸甲的技艺打薄了钢板、运用了水力锻造技术节省人力,一副钢甲的造价也在四十两左右。吕宋之行的收益全投了进去。”朱厚照心疼再次缩水的小金库,“送上草原的是铁甲,加厚内衬的纸甲,防御效果能达到钢甲的四成,费用只有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