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不卑不亢地找出所需的舆图离开。途中也会和主动与他打招呼的官吏聊上两句。在报馆待了三年,刘瑾也染上了一丝文气,谈吐显得有些不凡。哪怕这样,宦官毕竟是宦官,总会被官员瞧不起。
“和船队冲突的是葡萄牙人。小爷从元朝留下的典籍中找到一份葡萄牙人朝见元定宗的文书。当时葡萄牙人是从陆路到的元朝。现在葡萄牙人从海路找到了门前。小爷对葡萄牙所在地兴致浓厚。”
刘瑾回答中书舍人对朱厚照动向的询问。中书舍人面上装着和善,眼中的鄙夷不加掩饰。刘瑾全当没发现。
刘瑾回完中书舍人的问话,又待了一刻钟,见没人询问他拿堪舆图的原因,只得走人。
李东阳拦住了他的去路:“殿下已经精通回回文,为何还要从民间寻访精通回回文的商人?”
“阿拉伯商人都说回回文。他们垄断了中西海路。导致沿途很多国家有不少回回人,或者干脆是回回人建的国。想要和他国沟通,用回回文交流最方便。但回回文和我们的方言一样,不同的地方有差异。殿下想多学几种方言。”
刘瑾知无不言。这本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小爷号召身边的人学回回文,他也想学,可惜嘴巴笨总是发不对音。
“原来是这样。”李东阳点点头,状似不经意地问,“殿下让你来拿堪舆图,有没有交代其他什么话?”
刘瑾拱手赔礼:“那些话是小爷要奴婢转诉给皇爷的,奴婢不能外泄。”
在宫里想要把消息传出去,也是一个技术活。不能别人问他就答。
“正好本官也要去乾清宫找皇上,同去。”李东阳也不顾忌别人骂他勾结宦官,正大光明和刘瑾走在一起。
“殿下真的要把太子府搬去哈密?”李东阳偷偷往刘瑾手里塞了几张囚牛宝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