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的拳头够硬,不用皇帝爹出面也能保护好手上的产业。
“汪总管,小爷来信。”
专门养信鸽用于东番对外通信的信差,检查完信鸽脚上信桶的五道完整无缺的印记,把信桶送到了汪莫的面前。
大高个汪莫已经很久没出现在端本宫里。由于朱厚照不断调换河套太子府的护卫军,宫里保护东宫的腾骧四卫经常性调动。上过战场见过血的禁卫和花架子用肉眼可以分辨。弘治帝认为腾骧四卫的精神面貌好,经常抽调宫中禁卫出京集训。时而剿匪,时而协助户部清剿地方顽固势力和流民。宫中禁军变动很大,时间一长,没多少人还惦记着汪莫去了哪。
汪莫看着身强体壮,早已年过四十。是宦官中少数多次上战场的一员。他为人憨厚,亲眼见证了汪直的人生起伏,并不想卷入政治斗争中去。河套太子府三方势力的斗来斗去,汪莫看着头疼。在太子府待了断时间后,得知太子要开发东番,毛遂自荐带队前往。
太子府虽不伦不类,可有弘治帝和朝廷的正式册封,是正儿八经的衙门。入了太子府的人都有朝廷认可的官职。太子府总管的品级也与端本宫总管并列。东番完全不一样。真正属于朱厚照,完全独立于朝廷之外。
汪莫迅速看完信,留下一千人护岛,召集与其的4000人集聚港口向琼州西海岸出发。
东番岛原有住民人口不超过2万,从附近的泉州等地骗来了2万流民,琼州撤出的七八千人也来此安家。除此之外,岛上有一支人数始终不低于5000人的“鬼刹”雇佣军。
“鬼刹”的成员有当地原住民、日本人、吕宋人、爪哇人、安南人、鞑靼人,偏偏就没有大明百姓。“鬼刹”架势着福船改造的海盗船,经常在附近海域游弋,抢劫不属于囚牛商行的商船,因此获得了“鬼刹”的“尊称”。
如今的东番岛自给自足,种植的水稻、棉花、蔬菜、瓜果等都不对外售卖。养雇佣军的银子都是朱厚照自掏腰包。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到了出动他们的时候。
二十艘2000料的中等福船驶向琼州。船上并没有安装火炮。“鬼刹”的武器来源于青土城。弘治帝允许青土城造火铳、火药、手雷、炼铁、炼钢,并没有允许制造火炮等威力巨大的火器。“鬼刹”的装备除了钢甲、重型火器,其余都不会比太子府护卫队差。
船只经过改建,用上宝船九桅12移动帆的技术。船只速度很快,第二天下午抵达琼州西海岸。打探到黎族起义的大本营在儋州县衙。“鬼刹”此行的目的就是把黎族从县衙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