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逼着本宫发火

升任詹事府詹事的王鏊心中大急,忙打听太子的去处。当得知太子此刻正躺在寝宫里呼呼大睡时,背脊一寒。王鏊连忙发动詹事府的各侍读讲士打听昨晚发生了何事。事情没打探清楚,满朝文武已经哗然。

文渊阁中收到了一份奏折。奏折夸奖贵州都指挥使王宁在镇压土司叛乱中表现优异,推荐其总督山东。

总督是一个临时官职,常用于解决某地某些棘手问题而设立的,可掌握地方的军权和财政大权。往往由尚书、侍郎等三品高官以上担任。事情处理完便撤职。派往各地担任总督的官员往常都是文官,他们主要为了掣肘地方上都指挥使等高品级武官。

突然要在山东设总督,并不是因为山东有事。而是属于山东管辖的辽东将要分出去另建辽东布政使司。原本辽东由辽东镇实际管控军政。然而即将成立的辽东布政使司马上要接管辽东政事。为了平稳过渡,内阁提议派人总督山东,先把辽东实际政事掌控权从辽东镇抢回到山东手里。简而言之,就是要从朝廷高官中派一人去山东,从辽东武官手中抢权。也可以说是文官抢武官的权。

“荒唐!只有文官调武职的,还从未有过武官出任文职的!哪个不长眼写的奏折?”

刘健看得火冒三丈。一看落款,竟是礼部右侍郎焦芳!焦芳善于专营,一心一意投靠太子。只是太子很少插手朝政,焦芳平时没什么用武之地。让武官出任文职如此重大的事,没有太子背后暗示,焦芳绝对不敢上书。

“这位小祖宗又想搞什么?”刘健瘫在椅背上,烦躁地捏着鼻梁。

谢迁无法回答他,只能道,“辽东布政使司是在太子殿下建议下设立。皇上会重视太子的提议。”

弘治帝对太子无比溺爱。朝中反对河套太子府迁徙到哈密搞事,弘治帝原本也是不赞成的。结果太子闹一闹,弘治帝竟然打掩护,让太子府部分人在贺兰山北麓活动,以蒙蔽官员们的耳目。谢迁相信,如果太子在弘治帝耳边多吹几次风,武官任总督将成定局。

刘健直接驳斥了焦芳的奏折。奏折进了司礼监,李荣等人看到也是一惊。马上把贴上内阁草拟驳斥的奏折呈给在坤宁宫为皇后画眉的弘治帝手上。

弘治帝先是皱了皱眉,看到落款的官员,眉头皱得更深。撇下画了一半眉的皇后,在御书房冷静思考了许久。

“准了吧。”弘治帝定下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