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内阁人选名单

“王老尚书主动提及。”

刘健顿时挺直身板全身防备:“内阁少人,必要补充人员。王恕想做什么?难道想入阁?”

太子初摄政的时候,表露过对李东阳的赞赏,默认李东阳是下一任内阁首辅的人选。突然决定把李东阳从内阁调走,实在太出人意外。

王恕是九十岁的高龄老人,出奇地保持敏捷的思维。当初王恕在朝为官时始终没能入阁。以王恕为首六部尚书挑战内阁地位,那时闹得很凶。

太子一心想削弱内阁实力。刘健得知太子把王恕招为顾问时,最担心两人会联手对付内阁。

“太子有意往内阁添人。”李东阳苦笑不已。

谢迁保持沉默。北伐需要大量的军需物品,太子需要江南商人支持。他的阁老身份暂时很牢固。可今后的内阁还是他熟悉的内阁吗?

刘健沉声道:“鸿胪寺通知明日在京六品以上官员全部上朝。有什么事明日见分晓。”

刘健心态很好。北伐诸事繁多,太子正要他卖力干活,不会在此时换了他。选谁补入内阁能反映太子对内阁真实的想法。到时也方便他见机行事。

-------------------------------------

八月初八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京官们为了至今没能就位的五十万大军连轴转了10天。各官衙分成三班倒,保证官衙昼夜有人值守。快到八月十五中秋节,百官们奢求能腾出晚饭时间与家人吃顿团圆饭。

太子摄政后,为了朝会的效率尽量缩减参与朝会的官员。通知全员上朝的时候,百官也没多想。以为是要讨论北伐相关事宜。贺兰山一代被太子府年轻官员们轻易拿下,没遭遇鞑靼人的抵抗。不懂军事的官员也知道,这时候要趁热打铁,加快北伐步伐。

百官在奉天门几顶用铁架搭建的移动帐篷下站定。朱厚照出现在坍台上,落座。“啪”一声,鸿胪寺官员打响朝鞭。朝会开始。

“宁夏卫在卫所中按兵不动。太子府汝箕沟驻地夺下平虏城。驻地主官刘学成上奏,请求改平虏城为平昌城。”通政司先通报了北方军情。

由于宁夏卫没动,朝臣们没有立场指责太子府的胆大妄为。但北伐在太子的裹挟下骤然拉开序幕,百官们也是有气的。哪怕改城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折的还是刘首辅的孙子,百官们也没给面子。

御史言官集体反对。刘健没出声,朱厚照耸耸肩也没下场辩论,改城名的提议被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