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张仑继承了英国公的爵位,弘治帝又赐了门好婚事,但英国公府显而易见的失势。除了在远征军的张桐,英国公府的家将全部调离军队。此前还有几个漏网之鱼,也在这轮的裁员名单上。
在青土城待过两年的张仑看出太子不希望军中出现说一不二的第一人。张仑借口守孝,让英国公府渐渐淡出军队。
张仑比朱厚照大不了几岁。张仑都看明白的事,成国公能不明白吗?
魏国公着急上火找上门的原因成国公自然明白。如果出了与造反有关的事,姻亲同样会受牵连。
高情商成国公知道他是依托什么才有如今的地位。不是打仗的能力,而是人脉。于是能屈能伸的成国公携带官印和特别版《京报》,到兵部等尚书刘大夏。
脸上阴云密布的刘大夏从文渊阁归来,一进户部听到成国公真挚诚恳的声音,“刘尚书,本国公来上交官印。”
刘大夏的脸刹那间五彩缤纷。难怪刘首辅让他不要担心。
————
根据太祖、太宗时期留下的官方记载,张三丰老家在元朝辽阳行省懿州,也就是距离大宁城东北500里左右的地方。
太祖、太宗一直未曾找到张三丰的踪迹。民间传说张三丰到皇宫见太宗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如果真有“金殿飞升”之事,英宗和宪宗也不会信佛多于信道。
近来星相异常,弘治帝听了崔志端的建议,前往东北寻找一线生机。他与皇后感情甚笃,照哥儿年纪还小,他怎么忍心抛下来最亲的两人!
找了很多天,弘治帝连一丝线索都没找到。这也正常。太祖、太宗那时大张旗鼓地找都没找到。不过碰到了很多从大宁城出来的运输队。运输队把周围地区挖出来的矿产送回大宁城。
弘治帝在外每天都看报纸和京里送到他手上的消息。知道儿子把所有的矿产加工划拨给国资部。除了大宁之外,大明地界的矿产都为朝廷所有。大宁城显得更为独特。当初花了大价钱买大宁成席位的人全都发了大财。弘治帝的私房银子一半来自大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