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去后,还打算写一封奏疏,请求皇帝不要在衡州府大开杀戒,赦免一些罪责轻微的官员,以免杀的人心惶惶。
如果不是因为跟着轩輗一块赈灾,亲眼见证了他的辛苦,林聪还会指责一下他的手段过于暴力。
那滚滚而落的人头,让林聪感到很不舒服。
而轩輗并不是很在乎这位京官的感觉。
反正他在清流中的官声一直不是很好。
因为轩輗是这个时期有名的廉吏,每到一处就喜欢搞整风运动,脾气还犟的要死,谁来说情都不肯听,喝高了还一点风度都没有,喜欢骂脏话。
任职南京期间,负责粮储之事,成功让高谷下来赈灾的时候,有了充裕的物资进行调度。
当时有人评价,南京这么大的地方,称得上清廉的就轩輗跟已经退休的魏骥两个人。
于是这样的奇葩就让官老爷们恨得牙痒痒。
但轩輗的骄傲已经在他的为官过程中尽数体现了,也不屑于跟那些人为伍。
这次衡州府大灾,皇帝特批给了他方便之权,还有锦衣卫支持,当然毫不留情,听说还有意帮太子恢复祖宗成法,搞个剥皮萱草出来。
当地官吏闻之色变,还出现了弃官逃跑的现象。
朱骧把这些人的名单发去京城,朱见济自然认可了他们“高尚”的情操,禁止了有关人员的家庭成员,三代不得入仕,并且让锦衣卫去他们家查抄赃款。
赈灾和血洗完成后,由于官员没有得到及时补充,能者多劳的轩輗又被迫留了一段时间,以太祖时期定下的“三途并用”原则,提拔了一些有作为的能吏,清理出被侵占的公田和无主私田,辅助太子派来的皇庄指导员搞经济恢复。
好在轩輗在民生方面也有不少成就,不但帮京城来的人因地制宜的建了个庄子,还从周边收来稻种,安排今年最后一次的生产。
衡州府百姓得到了补充,灾荒带来的噩梦终于缓缓褪去。
只有朱骧还在红着眼睛抓捕罪官以及他的家人。
在这种大灾祸之前,只处理当事人是不行的,为了平民心,必须得搞连坐!
好在朱见济心善,见不得那血腥场面,所以也没让朱骧把人都压到京城处决。
“青哥儿,这几天的太阳落的越来越快了。”
在朱见济下午跟爹妈散步之时,景泰帝忽然说道。
旁边抱着大肥猫的杭皇后也念叨起来,“也是,近来转凉,青哥儿一定要保重身体,不能像去年那样生病了。”
朱见济摸摸头,意识到秋冬换季,让父母想起了某些不好的回忆。
比如说自己去年差点毁掉他们全家的那场大病。
“放心,儿子还想着长命百岁呢!”朱见济笑道,让爹妈别想太多了。
要生病早就生了,他开挂的人生怎么被天气转凉给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