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苏尔特大海战(搏命打法)

而且早期的穿甲弹只不过是将炮弹设计成尖锐形状,其穿甲效果并不理想。当然各国海军并没有因此放弃,因为装备厚实装甲的战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厚,让穿甲弹发展同样迅速。尖头弹变得越来越硬,也越来越尖锐。

当然,光在炮弹上想办法,这太难了。因为装甲会越来越厚,也越来越坚固。所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们将破甲的目光,也分担到发射药以及火炮身上。在发射药上,固体均质颗粒发射药的出现让炮弹有了更大的推力。而冶炼技术的发展,让炮管也变得越长越大,同样让炮弹获得更大的动能。

虽然这这技术让炮弹穿甲能力提高更多,但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装甲的发展变得更快。表面渗碳硬化工艺的出现和成熟,接连出现了哈维钢,克虏伯钢等优质的装甲钢。而且比起炮弹的破甲而言,装甲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那就是直接加厚。

同时为了让造价越来越贵的宝贝战舰不被击沉,各种防护理念也是层出不穷,重点防护、装甲盒子等等。所以这些综合的因数导致,现在的战舰想要重创容易,击沉就变得很难。

虽然意大利海军目前已经使用被帽穿甲弹,但是由于工艺以及技术不算成熟,导致其在实战的穿甲效果并不算特别好。至于英国海军,其不过普通加长弹头的穿甲弹,穿甲效果更加不堪。(很有的提一句,装甲大发展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而穿甲弹则是一战结束之后,当然在这之后,科技的发展让穿甲弹逐渐超越了装甲,直至导弹的出现)

所以两方海军在海战中的表现就是,双方战舰伤痕累累,但是要一击致命还差一点火候。毕竟想要机缘巧合给与敌人致命一击,可一点也不容易。

当然如果敌人没有增援舰队,那么联合舰队方面并不会心急,他们可以慢条斯理的对付这种局面。不就是迟迟无法造成击沉么,没关系伤害积累到一定程度,绝对会打沉对方,这不过是水磨功夫的问题。

不过很可惜,他们的时间不够多。哪怕如此,身为联合舰队指挥官的莱费尔依然异常的冷静。要说身为舰队指挥官的他他不心急,这怎么可能。但他并没有表现出这一点,哪怕有通讯参谋不断向其汇报英法增援舰队越来越近的方位,他依然目不转睛观察着海上的战况,因为在他脑海一个计划正在成型。

“报告,飞艇发来电报,敌增援舰队距离我们还有四十八海里。”

“知道了,下去吧。”

此时莱费尔突然冒了一句,“差不多了。”

没给这位参谋军官反应的时间,只见他随即命令道。“现在我命令,雷击编队现在出击,目标敌方战列舰编队。巡洋编队尾随雷击编队出击,阻拦敌方的拦截编队。另外除但丁号之外,其他战列舰尾随旗舰拉近与敌舰的距离,目标距离是七千米。”

莱费尔的话让加富尔号司令塔内出现了短暂的安静,众人都惊讶的看着他们的司令。

因为这个命令代表着舰队将进行搏命,这可不是一个好选择。如果说在万米距离上能让战列舰对决中保证核心舱安全的话,那么七千米距离将变得十分的危险。因为这会加大两方炮弹的穿透力,除此之外,命中率也会从目前的2—3%,提高到5%以上。

这不是搏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