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高寒将材料仿制出来之后, 贺闻建议孟高寒实装在他之前的防摔倒设计图中。
设计图中是在人体的关节处贴了几个点, 这几个点感应到异常的压力,便会像汽车的安全气囊一般主动弹出。
一套装置做出来容易, 但是要通过测试就显得困难得多。
然后前几日贺闻找上了孟高寒, 要求试用这套装备。
孟高寒随口一问:“请问是运用在什么场合?我好进行相应的调整。”
“坠楼,”贺闻道:“你按照五十米高的距离来算,需要防止尖锐利器划伤,并且能够缓冲一半的力。”
这种要求简直匪夷所思, 孟高寒出于安全角度考虑,果断拒绝道:“贺总, 以目前的实验结果, 很难达到您的需求。恐怕还需要给我一个月……”
贺闻为人处世向来强硬,但也不是那种不可以商量的性格。
但是这一次,贺闻丝毫没有退步的打算, “不管达不达得到要求, 请务必明天将东西交给我。”
明天交付, 孟高寒也就是说只有一晚的时间。
试验品的感应依旧不灵敏,孟高寒只能再之上增加人工手动展开按钮。
第二天孟高寒交付的时候,让贺闻签下了已知承诺书作为保险。
却没想到, 下一次再看到贺闻,是在电视上。
但是孟高寒始终觉得贺闻还活着,因为他并没有听到有关炭纤维材料的消息,现场也没有出现任何碎片,也就是说,试验品承受住了高空坠落的压力。
“是吗?”
中性笔在钟嘉木的手里翻来覆去地旋转,他最终开口,“那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