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他直接让刘二伯将外面的桌子搬走, 打扫了里面的卫生, 换了之前苗家米粉的招牌,在第三天日头起来老高的时候, 施施然带着刘二伯去了店里。

刘二伯是刘二婶丈夫,之前在县城赶牛车赚钱儿养家的那位, 听说时砚这里需要人,刘二婶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 推荐了她当家的。

刘二伯是个老实人,拿了时砚的工钱,本想下苦工好好干,给新东家表现一番,让东家看到他的诚意,谁知跟在时砚身后三天,每天能忙活一上午便算是辛苦了,剩下的一大半时间都闲的在家里乱转。

不得已,只能自己找活儿干,否则,感觉这钱儿拿的心虚!

这天一大早也是如此。

刘二伯牛车上拉的是时砚一早便准备好的材料,遛遛哒哒往米粉铺子走。刘二伯自认为不是个急性子, 但看时砚这做生意的态度,他早就替时砚着急上了。

急的嘴里都起燎泡了。

看一眼跟在牛车旁边,背着手慢吞吞还有心情赏景儿的时砚,刘二伯好几次欲言又止后,终于没忍住出声,闷声闷气的:“东家,咱们若想好好做这生意,赶明儿还是起早点儿吧。”

这都日上三竿了,便是懒汉家里的婆娘,在炕上都睡不住起床找食儿吃了,这会儿出来做生意,正常早起吃早点的人早吃饱喝足干活儿去了!

这点时砚自然明白,米粉可以说是百安县的特产,一条街上三五步之内必然能看见一家米粉铺子,口味大同小异。

这地方的人一日三餐都能将其当主食吃,还是百吃不腻的那种。

因为会做的人多,这门生意在当地其实是非常不好做的,平日里维持的都是一些老顾客,卖的就是一个情怀。

苗家之前靠着几十年积攒的口碑,有不少这样的老顾客维持铺子的正常收支,但掌柜的偷了方子跑了,大师傅被陶家挖走了,在外人看来,苗家的米粉生意是彻底黄了,就是陶朱公在世,他也没法儿起死回生。

可刘二伯对时砚是非常有信心的,想想这两日在苗家吃到的米粉,刘二伯便忍不住偷偷咽口水。

在百安县长大的他,从没想过米粉还可以那般好吃,好吃到夜里做梦,都是幸福的味道。

正因为对时砚有信心,知道他的手艺有多让人迷恋,才更加看不惯他这般浪费光阴的行为,轻轻的用赶牛的鞭子在空中打了个鞭花儿,转头看向悠闲走在旁边的时砚,完全不明白这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