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九章 工业革命(十六)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1956 字 6个月前

全都榜上有名,是直接被人恨到希望断子绝孙的。得亏颜元没有去过江南,不像弟子李塨似的后期跑江南去了,否则毛奇龄的位置肯定被颜元顶了。

虽然说,权哲身压根不认识戴震,也其实不是很了解大顺的一些情况、思想争端。

但是,正如孟松麓点破权哲身身份的那个比喻。

说你们国家的那本《花史》,写的都是花之王国的故事,牡丹芍药菊花桂花等的争斗,但实际上写的啥、影射的事啥,你心里是有数的。不但你心里有数,这本身就是本汉文,传到大顺这边来,大顺这边的任何一个读书人,看完之后都明白到底是在写啥玩意儿。

这就是同文化圈。

而这本《食辩》,也是一样的道理,其实就是《时变》。

是有学术“野心”的。

甚至算是想要“开宗立派”的。

同文化圈内的思想启蒙,基本是类似的。

比如宋明理学,初始是为了反击佛教,完善了世界观、宇宙观。

也就留下了许多“破局点”。

这些破局点,就在宇宙观、世界观众。

对朝鲜国来说,其思想启蒙的起点,是天文学、地理学。

天文学、地理学、日心说之类的东西,传入了朝鲜。

然后,产生了对“中”国和四夷这个概念的思考,开始动摇对朱子学的确信。

这些,权哲身当然是亲身经历过,虽然是私下流传的思想,但作为被安鼎福认为这厮的激进行为必然会毁灭星湖学派的人,这种激进思想自然是早早接触了。

历史上,戴震对朱子理学的撕咬和击破,也是从天文学、世界观、宇宙观上开始的。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左旋说”、“右旋说”争论。

宋儒的理论,是说“天为父、日为子,故天左旋,日右行”。

基本上,天文学是为了配合伦理学的。

朱熹的解释也差不多,理由是“天行健,这个事物极是转的速”。

就是说,因为天行健,所以天肯定转的最快,为啥呢?因为天行健。

因为天行健,所以日只能行次健。月亮比太阳大,所以跑的慢。

应该说,到宋代之后,天文学水平,直接倒退回了西汉之前。

以至于到了蒙元时候,科举考试还专门出过这个问题。

就说自从张载提出了左旋说,朱熹著书之后,成为了主流。可这个说法,和汉唐时候的说法完全不同啊。为何会这样呢?

当然,最有意思的不是科举出这个题目。

而是题目的最后一句话:【勿徒曰吾非瞽叟,焉知天道】

意思就是说,请认真作答,不要说我他妈又不是舜他爹,怎么能懂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