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京城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起来。
“又不是。”路上见到一个相似的背影,阿祁追了过去,最后发现并不是他要找的人,眼里是难掩的失落。
从到大成的国都后,阿祁每日都带着他的护卫出门来找人,只是找了许多天都没有找到他要找的人。来到大成的国都后,他才知道自己想得太天真了,这里这么多人,他要找的那个人连在什么地方,他自己都不知道,想要找到人谈何容易。
护卫每日陪着他们小王子出来街上乱晃,他们是小王子身边的人,都知道他们小王子喜欢上了大成的一个男子,跟着追到了大成来。他们是在发现小王子不见的第一时间追了过来,好在半路上追到了他们小王子,几个护卫就只好跟着他们小王子到大成来了。
“小王子殿下,您要再找不到,咱们就回去吧。“见他们小王子又找错了人,跟着的护卫首领劝道。小王子殿下再不回去,大王和王后那里会担心的。
阿祁有些生气的说道,“你们要回去,你们就回去,我要找我的阿郎。”不找到他的阿郎,他才不要回去!
护卫的首领肯定不会扔着他们小王子殿下一个人不管,把人留在大成的国都这里。见他们小王子殿下不死心,他们就只好默默的跟在他们小王子殿下的身后,护卫首领派人给大王和王后那里去个信,免得大王和往后他们担心。
“四爷慢走。“店里的掌柜亲自出来送客。
赵四的手里拿着一个小盒子,走出店铺,带着他的人走了。
刚好从街角转过去的少年,并没有见到一个男人从他身后的一家铺子走了出来。若是在这个时候少年回头,必定能见到他要找的男人就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
不知道为何,心里闪过一种奇异的感觉,赵四下意识的抬头往前面看了一眼,只是并没有看见什么,他就收回了目光,带着他的人离去了,走的刚好是与刚才离去的少年相反的方向。
再过几日是母亲的大寿,赵四在一家老铺子定制了一套首饰送给母亲,今日特意过来取东西的,拿到东西他就带着人回府了。
原本将士们在回京受赏之后就要立即返回边关的,只是刚好再过不久就是他母亲的寿辰,皇帝特许他们留在京城这里,等过完了他母亲的寿辰之后再返回边关,这也是为什么赵四和赵卓还留在京城的原因。
不过在这个时候,赵卓却是向皇上交出了虎符,并且上了一封请求留在京城的折子。
杨绍慕看完了折子之后,并未立即作出批复,而是把折子给了丞相,问丞相的意思,“丞相你看看这个折子,这件事你怎么看?”皇帝并没有想过赵卓会主动把虎符交出来给他,这等于是赵家主动把兵权交还回去他这个皇帝的手中。
这张虎符一直是掌握在赵家的手中,赵家世代为将,守护边关,因而这张虎符一直就由赵家拿着。凭着这张虎符,可以调动西北边关三十万的大军,要说皇帝见到这张虎符心不心动,那肯定是假的。
见到这张虎符,皇帝的心里也有心动的。
傅易寒看完了折子后,面上并没有任何的惊讶之意,抬起头看向天子,问道,“皇上,您要想清楚了,您若是把赵大将军留在京城,西北边关那里的大军能交由谁去掌管?”
“西北边关的主帅一直都是赵家的人,这样有利也有弊。而毫无疑问的是,赵卓对西北那边的情况是最了解的,这个时候赵卓提出来回来京城,那下一任主帅将要定谁?皇上您心里应当有个人选。”傅易寒当年和赵卓的关系就不错,如今两个人都回来了京城,难得碰上面,两个人就一起喝过两回酒,当时他就听赵卓说过想要回来京城的话,他还以为好友是开玩笑。
只是没想到那人还真的把虎符交了上来,还上了折子到皇上这里。
傅易寒对赵卓这个老友多少都还又一点了解,知道那个人要这么做了,那就是决心想要留在京城。
□作者闲话:感谢cqy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读书上给我留言:)
10:04画
3/3
99.1%
第052章
“赵卓能把虎符归还,最少是证明了赵卓并不留恋兵权,这个人是可以重用的。但是这折子上面说了,赵大将军以母亲年事已高,他多年不在京城,想要留在京城给母亲尽孝,母子人伦,孝悌之义,赵大将军请求留在京城的这个理由是不可辩驳的。”
大成自古以来就重孝悌,一个臣子如果连最起码的孝悌之义都没有,那这个臣子必然是不可重用的。但是一个臣子提出了想要留在母亲的身边尽孝,帝王对这件事是批准好,还是不批准,这个问题就要考虑清楚了。
要批了,西北边关的主帅将由何人来担任?纵观整个大成,太年轻的没有经验和威望,贸贸然调一个人过去,对西北那边的情况不了解,还找不出像赵卓这样能担任西北大军主帅的人选来了。
但是要不批,赵卓从年少就跟随父亲去了边关,这一去就是大半辈子,母亲妻儿都在京城这里。如今赵卓两鬓的发已白,这个老将把他的大半生都留在了西北边关,如今他提出想要回来京城,杨绍慕的心里又实在不忍心拒绝,所以一时间天子的心里也拿不准是批还是不批这个折子。
“皇上,臣的话只能作为您的参考,臣并不能代替您作决定。”傅易寒看得出来天子的苦恼,便提议道,“皇上您不如召赵大将军进宫里来,好好的商谈一下,问问赵大将军的意见和
想法。
况且赵大将军对边关那里的情况了解,他手下的将士都有些什么人,什么人能担任大用的,他的心里也清楚,不如先问问赵大将军的意见。”
我能帮你的就到这里了,剩下的就只能靠你自己了,傅丞相的心里也存在一点私心。不过这件事要如何决定,最终决定的人应该是天子,能不能让天子点头,就看赵卓自己的本事了。
但是要站在国家大义的角度来看的话,若是皇上趁此机会收回虎符,掌管西北的三十万大军的话,也不无不可。但是天子身在皇城,不可能亲自到边关去指挥大军,那定然还是需要一个主帅掌管兵权,这个人不是赵家,也可能是王家张家,定然是要选出这么一个人。
赵家对天子忠臣,是天子可以任用之人,总比随意调用一个不熟悉的人去掌管大军的好。赵家除了赵卓之外,还有赵四郎赵浩和赵六郎赵先,除此之外还有赵卓之子赵向毅。赵向毅现在刚提为金吾将军,担任了京卫指挥使一职,看天子的意思是把人留在身边任用,应该不会想把赵向毅调到边关去。
那么赵家的人里面就剩下赵四郎赵浩和赵六郎赵先了,这两人都是当年赵老将军一手带出来的,这么多年来都在边关,对边关的情况都清楚,但是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这两人都太年轻,担任主帅一职怕是经验不够和资历不足。
但是这样一来,虎符又从赵家的手中转出来,又回到了赵家的手中去。
傅易寒知道天子想要掌管兵权,要是能趁此机会把兵权从赵家的手中拿过来,他知道天子是有心动了。
“丞相说的是,来人,传赵卓赵大将军进宫。”皇帝命令道。
“是,皇上。”大太监领了命,派人去请赵大将军进宫。
宫里的旨意传到了镇国将军府,赵四是知道兄长递交虎符上去和上了折子请求留在京城的事情,听到皇上那里传兄长进宫,必定就是为了此事,“二哥,我与你一同进去吧。”
“那行,一起走吧。”赵卓换了一身官服,带着人进宫去见皇上了。
这一日,皇帝传了赵卓赵大将军进宫谈了许久的话,天子并未一口就应下赵卓想要留在京城的请求,而是让赵卓回去想想,并不急着做出决定。赵卓明白天子的意思,只是应了一声“是。“
很快的,朝中的官员们就知道了赵卓赵大将军交出虎符,并且提出了留在京城一事。那可是西北三十万大军的兵权啊,众人都没有想到赵卓赵大将军就把虎符交回去给了皇上。
前不久众人还在猜测,赵家得到天子的重用,赵卓手握兵权,儿子赵向毅还升为京卫指挥使,果然皇上对赵家是不一样的。没想到一转身赵大将军就把虎符递上去给皇上?这要是换成他们任何一个人,谁会舍得放弃这么大的大权啊。
一时间这京城里面说什么话的人都有,有人称赞赵卓赵大将军不恋权势,是忠孝之人,但是也有人在背地里说这位赵大将军是个大傻子。总之嘴巴长在别人身上,说什么话的人都有。
在这此前李问并没有听到过任何的风声,初听到这个消息还愣了一下,不过转而他又有点可以理解赵大将军这么做的原因。不过若是这样的话,他师傅就必须要回去边关了?
等晚上赵向毅过来,李问问道,“你爹真的决定留在京城了吗?”
“看他的意思,应该是想留在京城这里的。”赵向毅事先也并不知道他父亲的决定,他父亲是在写了折子递交上去之后,才找了他去谈的这事。他说道,“从前我就听父亲说过,他舍不得让娘一个人留在京城这里等他。祖母这些年的身子也不大好,想必父亲也有因为祖母的缘故吧。“
“哦。”李问想起了他前不久还说过,如果这人去边关,他一定不会留在京城这里等着,不管是到哪里去,肯定是要两个人都在一起,“皇上那里的意思呢?”他问道。
“我刚从皇上那里出来。”赵向毅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捏了一颗葡萄剥了皮,送到少年的嘴里,少年的唇不小心的碰到了他的手指。
两个人的眼睛相视,李问笑了笑,问道,“皇上怎么说?”
如今朝廷大力支持开展商贸,再加上漕运重新开通了,和各地的土匪都剿灭了,陆运也安全了许多,外地的瓜果很快的就能运到京城来。许多新鲜的货物运到了京城来,他们也能尝个
鲜。
“皇上那里也还没有定论。”赵向毅继续给少年剥葡萄皮,只是他剥皮的速度还没少年吃的速度快。李问捏了一颗葡萄送进男人的嘴里,点了点头,说道,“所以这件事还是看阿伯的意思了?要是阿伯坚持想要留在京城这里,皇上那里应该是会批准阿伯留在这边?”
赵向毅点了点头,见少年吃了不少葡萄,他就停了下来,不再给少年剥了,说道,“剩下的等明日再吃吧。”这会儿晚了,吃太多一会又得在床上滚来滚去睡不着了。
两个人在这件事上商量了一会,看皇上的意思,这件事并未定下来。
第二日要上早朝,他们一早就从床上起来了,李六元刚出门,就遇上了同样刚好出门的赵小将军,两人一同结伴去上朝。反正他们现在住在相邻的两府,早上出门碰到了一块去上早朝,也并不会引起别人的什么怀疑。
现在是三日一次的早朝,倒是要比从前每日都上的早朝要有效率的多了,有事的说事,没事的就站在下面不要开声。
很简单的一句,就是天子不想看到下面的官员把金銮大殿当成菜市场,与朝中无关的,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小事就拿到下面去吵,不要整日都在朝堂上扯嘴皮子,浪费大家的时
间。
要在朝廷上言行不当的官员,礼部的礼官员就按照殿前失仪处理。
在这么一个政策出台之后,这些官员们上折子前都要先考虑清楚,这个折子是否可以上,上的折子的情况是否实属,是不是应该上。以前一些官员总喜欢空口无凭就在大殿上胡乱弹劾别人,这些官员毫无例外的都被皇上处罚了,重者丟官,轻者被降职或是罚俸禄等等。
但是若是大臣弹劾上奏的折子的内容,在经过查明真相,事情实属的话,所弹劾的官员都会按罪处理。
新帝在登基的短短时间之内,这些处理事情的手法和方式就让朝中务实派的官员们都极为喜欢。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朝中一批说话做事浮夸的官员都被降职或是调走了,能留下来被天子提拔重用的都是务实、真正能干事的官员。
今日的早朝上,就有大臣提到了赵卓赵大将军提出留在京城一事,官员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觉得赵母年事已高,赵大将军想要留在母亲跟前尽孝,为人儿女,他们都可以理解;但是一派站在国家大义的角度,认为赵大将军应该为大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卓这暴脾气,一听到这些官员站着说话不腰疼,忍不住的就要跳出去。
不可!赵四适时的出手,拉了一把兄长,这个时候他们不适合跳出来,这件事如何处理,应该看皇上的意思。
“……”李问,他站在下面听着这些话的话,真的是无语极了。
“此事朕的心中已有定夺。”皇上的意思很明白,该如何做,他这个皇帝的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众爱卿们若无别的事要奏,今日的早朝就到这里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百官跪拜,高喊“万岁”,皇帝带着他的人离去了。
□作者闲话:感谢cqy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读书上给我留言:)
第053章
“李大人,皇上有请您过去。”下了朝后,皇上身边的小太监过来,说是皇上请他过去,李问并没有什么意外,要是皇上一直都不找他,他才觉得意外,“麻烦小张公公领路。”
“李大人这边请。”
李问跟着小公公前往去见皇上。
皇上并没有在御书房中召见他,而是在明湖湖中心的凉亭里面。还未走到,李问远远的就见到了背对着他站在凉亭中的皇上,走进了凉亭,他跪下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李爱卿请起身。”皇帝让人起来,挥手让伺候的宫女太监们都退出去。
很快的人就走光了,杨绍慕坐了下来,让李问坐下,“想必小师弟知道朕今日找你来是所为何事吧?”
李问在皇上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听到皇上的话,他点了点头,笑着问道,“皇上,您不是说您心中自有定夺了吗?”刚才谁在早朝上说过这话的了?他还真的以为皇上的心里已经有决定了。
“……”杨绍慕,小师弟的胆子大到连他这个皇帝都敢调侃了。
开了一个小玩笑后,李问就说到了正是上来。
“皇上您为什么会在这件事上这么犹豫?这个问题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大成的人才太少了、将才太少了。皇上您说是吗?”李问道出了一个很根本的问题,为什么皇帝在任人上面会有犹豫,朝廷所需要的人才没有。
为什么朝廷需要的人才会没有呢?熟读四书五经,会作诗、写文章的人,就能够成为将才吗?
“若是朝廷有多几个像赵卓这样的良将,皇上您今日想必就不用像现在这么犹豫了。”李问微微一笑,说道,“若是大成的人才济济,良将无数,那皇上今日的这些苦恼是不是都不复存在了呢?”
朝廷这个时候正是需要人才良将的时候,好官难得,良将难求,这就是朝廷如今面临的一个情况,所以皇上要增开恩科,广纳贤臣,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些人里面就一定能符合皇上用人的标准吗?
李问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对于整个大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更多的孩童读书,这些人以后在各行各业都能有所成就,朝廷能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一部分人为朝廷所用,这样皇上就不用担心会缺良臣将相了。”
其实归根究底,还是在教育。
这个时代只有士人子弟、富商子弟才有机会读书,平民百姓的孩子很少是能有机会读书的。这里面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就是穷,平民百姓就是因为穷,才没有那个能力让孩子去读书,若是爹娘有那个能力,肯定是愿意让孩子去读书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