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微小的改变

高飞点了点头,然后应了一声,然后看着眼前的嬢嬢,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人,他自然清楚这位长辈真正关注的自然不太可能是宋友龙的生态混养水田,甚至也可能不是自己的这两亩油菜——他太清楚自己这些同村长辈了,由于过去十几年这些人没少被骗过,因此在自己的模式没有彻底被证明价值之前,除非是有人强迫,否则他们是不太可能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学习自己这种头一年几乎没有产出,未来三年内的产出量也并不达标的生态农业模式的。

眼前这位嬢嬢似乎并没有看出高飞此时的心中所想,只是按照她的模式自顾自地把话题引下去:“飞毛,念过书的人果然不一样,你这两亩油菜长得真好……对了,我听说你们这样种出来的油菜,会收的更贵一些?”

高飞笑了笑:“如果直接卖油菜籽的话,虽然会贵一点,但不过也就是比寻常贵的油菜籽每斤贵个一两毛之类的——但是如果用村口的那个榨油厂的机器进行手工压榨,并且经过质检后给【铸华食用油】进行贴牌生产的话,那倒是真的能卖个好价钱。”

高飞这话倒是没说谎,与后世不同,其实在08年以前,国内食用油市场一直都是三分天下的局面——虽然猪油已经逐渐声弱,但菜籽油却以微弱的优势占据老大的位置,后世大行其道的大豆油,此时任被华夏人的血脉压制着。

但是此时菜籽油的压榨同样存在着诸多的不便;

首先油菜的种植区域过于分散,除了少数几个区域外,其余的油菜种植基本上以村级为单位夹杂种植,1v1收购的话,光运输和人工费用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其次,而且菜籽的去皮和晾晒在此时并没有更合理的工业化手段,依然以人工手段为主,偏偏油菜籽过于细小,单纯收油菜籽的话质量不好把控,要是严格起来,光水份和霉变率这两个指标就能把收购人员整崩溃;

因此,铸投商贸给出来的政策就是“就地生产”+“贴牌收购”,只要你能提供生产过程中的有效视频,并且每一批的菜籽油经过监测后质量达标,他们分布在各个城市的工友之家就会按照合同,以一个绝对令人满意的价格把这些菜籽油收走——这种以成品油为最终验收标准的二级收购方式,既能有效规避了原料收购环节中存在的一些纰漏,还能在压缩企业生产成本之余,让出更多利益给种植户和乡镇级的榨油企业。

当然,由于营销需要,不同压榨方式所生产出来的菜籽油收购价格会有所区别,那种通过敲击或者拧压制作出来的手工初榨菜籽油除了风味要强一点外,价格也肯定要贵上一些;

只不过,似乎是为了某些目的,铸华食用油在菜籽油收购这一块并不是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如果你不是双层结构,且拥有种植户股份的榨油厂,即便你能提供完整的视频资料,但收购价格也依然会低上半筹。

………………

看着高飞似乎被提起了谈性,那位嬢嬢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之后,旋即叹了口气:“飞毛,说实话,从你回来之后,一开始我们还没注意到,直到你又是搞生态农业,又是收山货,又在河坝里搞那个半自然放养的小鱼场的……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稿坪村的好东西有囊个多!”

事实上,后世被戏称为西南f4的那几个省份,每一家都有许多并不为人熟知的好东西。

就拿身处贵州的稿坪村来说,山上那些被当地人视为烂贱物的野葱和折耳根,在南方许多一二线城市里,却凭借着与人工培植截然不同的风味成了一等一的抢手货(折耳根就不多说,懂的都懂;野葱酸菜不知道诸位尝过没有,风味简直绝了),因此另行在山上包了四五亩荒山进行半野生种植的高飞,在去年竟然很是发了一笔。

除此之外,由于贵州河流众多,乌江及乌江支流的各个水系中,同样也蕴含着无穷的商机——稿坪村就有那么一条并不算宽,但水流量还算可以的小河,河里面有一种被本地人叫做“车车公子”的类似鲫鱼,但身上有三种色彩的鱼类,个头虽然不大,但味道绝对堪称无上美味。

事实上,这种本地人成为车车公子,正式学名未知的鱼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被本地人所喜爱,只不过后来由于电鱼、炸鱼行为的泛滥,产量迅速下降,甚至到了寻常很难见到的程度。

原本没了就没了呗,反正对于本地人来说,这个头顶多只有一掌长的玩意不经饱,就算是没了,无非是少了一种可以免费获取的打牙祭美味而已。

但是等到高飞回来后,发了疯地在上下游寻摸了好几天,然后如获至宝般地打电话摇来了几名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专家,时隔一年后又在村尾某个叫做“达木港”的较深河段搞了个面积不算很大的小鱼场,用半天然放养的形式养殖起上千尾由那些专家繁育出来的车车公子,并且在去年年末以一个足以吓死他们的价格把这些车车公子卖给铸投国贸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那条完全没有被本地人放在心里的小鱼,才尼玛才是真正的金疙瘩啊!

我滴个乖乖……刚刚长过手掌的车车公子,竟然是按条卖的,而且能卖到6块钱一条,那些城里人和岛国人真td有钱!

这位嬢嬢狠狠甩了甩脑袋,把车车公子的事情甩在脑后,毕竟养鱼是需要技术的,而高飞的这种生态化养殖的方法更加繁琐,而且村子里适合养鱼的河段又少的可怜,她可没这个心情去折腾。

“飞毛,我听说……乡里面在扩建街道,并且想要搞一个规模不算小的【赶货街】?”嬢嬢总算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铜仁这边素来有“逢五逢七必赶街”的习俗,因此和平乡的乡街曾经一度是本地最热闹的盛宴,只不过随着农村的空心化,这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乡街冷清了许多——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轨迹里,和平乡的乡街已经是一个名存实亡的存在了。

但你要知道,现在只是2004年,本地区的青壮劳动力还没有流失到一个危险的程度,乡街的基础依然存在,而和平乡不同于一般的乡,它此时是一个人口超四万人的大乡(后世仅有不到2万人);

而且由于某只蝴蝶这几年一直在狂扇翅膀,在巨大贸易量成交量的加持下,凭借着铸投商贸和铸投国贸强大的采销系统,本就特产众多的铜仁地区虽然并不是他们的重点扶持对象,但却也很是养活了一些本地的乡镇企业和思维灵光的种植户;

在这些腰包逐渐鼓起来的人的带动下,和平乡的乡街竟然明显有了再续辉煌的迹象。

要知道,这条乡街的扩建虽然是由铸投商贸制定某个企业承建的,但乡政府批准乡街的扩建却不是头脑发热——他们正是看到了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本乡村民不嫌麻烦地驱车数十里,一趟趟地跑到铜仁这个其实并不大的地级市里大包小包地往家里带东西,这才批准了那个略有些商业街性质的扩建计划。

………………

听到这位嬢嬢的话,高飞大概理解了这位长辈是冲着什么来的了。

要知道,和平乡这个乡街的扩建工作实际上在去年就已经完成,这位嬢嬢所说的,其实是二期工程了——一个乡的乡街,能够在短短的半年之内进行二期扩建,可见一期商铺的火爆。

但问题是,不管是一起还是二期,实际上都是由铸投商贸下属的大华投资与那些本地的商业银行一同投资建设起来的,因此那些商铺的管理权,全部捏在一家以大华投资为主导的资产管理运营公司手里面——而且让许多人感到过份的是,这家资产管理公司竟然要求乡里面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不允许在扩建的商业街里面出现临时摊位!

除此之外,在招商方面,这家资产管理公司也不走寻常路,这些临街商铺的租赁,并不是你有钱就可以租的——除了计划开展的项目必须要通过审核和评估之外,你的身份同样也是被卡的重点。

简单来说,你的项目不具备特色或者商业互补,你根本拿不到商铺;

如果你不是本地人,很难拿得到商铺;

而即便你是本地人,同时又有一份非常独特的手艺或者产品优势,但如果你的竞争对手里面有一个条件跟你差不多,但对方是某个合作社的成员而你不是的话,你同样没多少机会!

看着眼前这位满脸写着渴望的嬢嬢,高飞笑了:“杨嬢嬢,大家晓得你的稀米豆腐做的好,蘸料也做的好吃——你要有兴趣在乡街上开店,就直接去乡里面填申请嘛!”

听到高飞在避重就轻,杨嬢嬢有些急了:“可是江口的米豆腐更有名,和平乡里面有好多从江口嫁过来的婆娘——我怕到时候选不上!”

需要解释的是,米豆腐是一种非常流行在贵州北部的小吃,分为“米豆腐仔仔”、“稀米豆腐”、“干米豆腐”三种,其中稀米豆腐的样子看起来有些像黄豌豆粉,但是口感和味道确有非常明显的不同,而在贵州,同在tr市管辖范围内的江口县米豆腐无疑更为有名,因此杨嬢嬢的担心不无道理。

高飞无奈的看着眼前的杨嬢嬢:“杨嬢嬢,要对自己有点信心嘛,你做的米豆腐囊个好吃,江口米豆腐比不过你的!”

杨嬢嬢闻言,脸上有些不自然,但还是放软了语气:“飞毛,我晓得那边的人很认你搞的这个合作社,只要你用你合作社的名义帮我推荐一哈,杨嬢嬢我能申请到铺面的机会就大多了——到时候不管能不能拿到铺面,杨嬢嬢我都请你到我家吃老腊肉!”

高飞摇了摇头:“杨嬢嬢,我觉得你想的太轻松了;”

“首先,虽然我们稿坪村只有我这一家出来的合作社,但是放眼整个和平乡,这种合作社却是多不胜数——别的不讲,就讲你的娘家大溪沟,据我所知起码有六家各式各样的合作社,其它村就更多了!”

“你想一哈嘛,囊个多合作社,其中起码一半以上的人都会给自家的成员亲属开推荐信,就算我给你开了推荐信又有多少用——说到底,还是要靠你的真实手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