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软弱

别家……意思是从别的合作社收来的?

要知道,据司马鹏所知,在经过两次技术下乡后,和平乡的那些砂土荒地基本上都种上作物了,除了同样种植蚕溜溜的合作社,根本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可以稳定供货的货源!

“咦?杨姐,你们这边蚕溜溜的产量囊个大?”司马鹏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老板娘。

“大囊样大,一亩山地最多也就是能收个八九十斤干货,我们社拢共也才承包了五亩砂地,全部加起来还不够我四个月用的!”老板娘撇了撇嘴,语气中却很有些为自己的生意火爆而骄傲。

“诶?不是说你们大部分的蚕溜溜都是被铸投商贸收走了么?那你从哪儿来的那么多货源?”司马鹏脸上写满了惊讶。

老板娘嗤笑一声:“这还不简单,每次象征性地卖给铸投商贸十斤八斤的意思一哈不就行了?哪个不想赚钱?把蚕溜溜全部卖给铸投商贸,那真的是憨了!”

司马鹏眼睛睁的大大的,一脸的呆滞。

老板娘拉了个凳子做到司马鹏身边,两人离得近近的:“毛弟,你是不晓得,我这间店铺,名义上是卖炸蚕溜溜,但是最赚钱的还是酒水——说实话,蚕溜溜的价格这一年多以来涨的凶的很,就算是一块钱一小碟,我在这一块也不赚囊样钱。”

扫了扫店里面正端着酒杯晕头晃脑的六七名客人,司马鹏点了点头,这是很常见的引流手段,老板娘说白了就是靠着并不贵的蚕溜溜来引客入门和介入使用场景,然后靠着这玩意独特的口感和成瘾性黏住客户,真正赚钱的,与其余餐饮店一样,都是酒水饮料。

想了想,司马鹏有些不太理解地问道:“杨姐,不是讲,要拿到乡街上这些铺面都是有条件的么?除了手艺要好之外,最好还是跟他们有合作关系的合作社成员么?……你这么做,不怕他们收回铺面么?”

老板娘胸口一挺,得意地笑了笑:“他们要是敢把铺面收回去,我就敢带着全村人把他们的办事处给砸了!”

司马鹏也知道贵州这边的民风彪悍,拉出一个村的人过来打群架的事情也没少发生,因此见到老板娘这幅神态,倒也没觉得对方是在吹牛——这边的人以前可能真的穷怕了,一个每年可能进项六七万的店铺,绝对值得他们铤而走险。

想了想,司马鹏忽然问道:“杨姐,我看你这店开了也有半年多了,铸投商贸这边就一直没什么反应?”

老板娘嗤笑一声:“都说铸投商贸是家大公司,但是我看他们也日脓的很……我在这里卖了半年多的蚕溜溜了,还不是一声都不敢吭?”

司马鹏的笑容有些僵硬,远远地看见张林拿着什么小吃走了过来,他赶紧告罪一声,然后离开了这间顶多只有十平米的小店。

………………

“张哥,看来这边的情况不容乐观啊!”司马鹏把刚才打听到的情况复述了一遍,然后略带忧色地说道。

其实在这种经济不太发达且民风彪悍的地区出现一些乌七八糟的事情他并不意外,他也并不会认为这有什么——即便是除了蚕溜溜之外,其余的产品也肯定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但是铸投商贸在这边工作人员竟然在发现不对后罔若未闻,这个事情的性质就有些严重了。

张林将手中剩下的半个油糍粑一口吞下,揉了揉被里面的糟辣椒酸的起皱的腮帮子,这才不置可否地撇撇嘴:“你觉得这边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出问题了?不是我说你,小鹏啊,说到底……你还是太年轻了!”

司马鹏有些愕然地看着张林,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林笑了笑:“好歹你也在山城食品待过一年,这段时间也在滇南跑了不少地方,我问你……你觉得像贵州这种【三无三不通】的地区,要走什么样的路线才能把经济发展起来?”

所谓三无三不通,就是没资金、没人才、没资源+陆路不通、水路不通、信号不通——虽然贵州其实有着很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交通情况已经比以前好了许多,用这话来形容委实有些过,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差不差。

司马鹏想了想,最终摇了摇头,贵州这边的情况非常复杂,足以跟双庆比肩的凶险交通状况、割裂的资源分布、基础薄弱的工业基础、普遍缺乏支柱性产业的经济结构、再加上当下并不怎么良好的软性投资环境,他实在不知道自己的姐夫从哪儿来的信心把这里设为铸投商贸的基本盘之一,并且还想在这尝试某些东西的攻坚样板。

张林见他摇头,并不意外,只是摸了根烟出来点上:“华夏疆域广大,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同,我知道你打小生活在齐鲁,接触的也都是北方那边的经济模式——但是我必须告诉你的是,如果你用北方的思维去看待西南山区这边,尤其是贵州这边的经济发展,动不动就想着搞【规模化】、【工业集群化】之类的概念,那必死无疑!”

司马鹏面容古怪地点了点头,这段时间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们也与许多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专家”们有所接触,亲身踏足过许多山区县份的他们,现在一听到什么“标准化种植”、“工业化规模种植”、“发展高新产业”、“降低边际成本”之类的言论就头大——很显然,张林这话明着是说自己,实际上就是在吐槽那些人。

张林见到司马鹏的表情,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旋即表情带上一丝严肃:“虽然这么说不太恰当,但是,治国如同烹小鲜这句话,却是实打实的至理名言。”

“外人都说贵州缺乏支柱性产业,即便是有着煤都之称的六盘水,也因为其煤矿含硫量过高,其实也并没有一般人以为的那么受待见;”

“这话呢,对,却也不完全对!”

“诚然,当下贵州这边除了六盘水的煤矿、威宁的金矿、铜仁以前的汞矿等一系列矿产资源和烟草外,便再无拿得出手的大规模产业了;”

“事实上,即便是计算进去传统农业、白酒、军工和精密仪器产业,贵州这些产业所衍生出来的商业流动性,也不足以让所有贵州人过上好日子——甚至让13的人过上好日子都难。”

“但是我俩一路走来,想必你也发现了,贵州这边现在虽然缺乏成型的大型支柱产业,但是却有无数小型支柱产业的优质种子!”

司马鹏似乎有所触动:“张哥,你是说……这边的特产?”

张林点了点头:“没错,事实上,西南诸省,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外,每一地都有着无数极具特色的特产——或是手工艺品,或是农产品,或是水产畜牧、或是食品。”

“而且,以你在山城食品的工作经验,应该能容易就能评估地出,只要推广得当,大部分特产其实都具有不容小觑的潜在消费者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