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渐渐大了,杨柳抬头擦了把汗,撑开伞,看着越来越近的一大一小两人影,回头对钱叔说道:“钱叔,我的三碗馄饨可以下锅了。”
答应好的也没有失信于人的道理,钱叔也没说什么,将包好的馄饨扔进滚开的鲜汤里,顺便看了看杨柳的同伴。瞧杨柳梳着妇人头,那高壮的黑汉子就应该是她丈夫了,那小子难道是钱叔有些惊疑的打量了杨柳一眼,咋舌道:“看不出来,你儿子都这么大了。”
没有生意,杨柳也干脆一屁股坐在钱叔的摊子上等馄饨煮好,他摊子上拉了凉棚,倒是不是太热。闻言翻了个白眼道:“大叔,那是我侄子好不好,我才十五……六七八岁吧。”话到出口,杨柳才发觉她根本不知道这具身体的本尊年纪多大。她一口气胡诌了好几个年纪倒把钱叔听愣住了,杨柳不管了,“我才刚成亲不久呢。”
活得这么细润的小娘子还真可能只是新媳妇,不过世上还有不清楚自己年岁的吗?这姑娘不会是头脑有些不正常吧。
或者,是捡回来的?
钱叔被这想法雷到了,算了,还是不要乱猜了。
背后有脚步声靠近,接着就听见李聪略带歉意的声音,“娘子,等着急了吧。”
然而坐在杨柳身边,大山又坐在李聪旁边。李聪伸出三个手指头:“老板,三碗馄饨。”
“来了。”话音一落,三碗馄饨就出现在三人面前。
“速度还真快。”李聪嘀咕了一句,操起筷子就开始吃。
“谢谢。”又不是没吃早饭,看你那样儿。杨柳伸出胳膊拐了拐李聪,又问道:“大山,你的艾草卖得怎么样?”
大山有些激动的从怀里摸出一个铜板,再一个……
“一共二十六个铜板。”大山报出了数目。
“呀,好厉害。”杨柳竖起了大拇指。
“嘿嘿,五婶五叔,咱们明天再来。”大山干劲十足。
李聪也不好扫兴,“来,一定来。”
杨柳拿筷子拨了拨碗里的馄饨,让其凉得更快,一面偏着头对李聪说道:“我还有个主意,你听我说,明天你去伞店里……”
第二天早上,仍旧由李聪挑了炉子、锅和柴禾,大山走街串巷的卖艾草,李聪则按照昨晚两人商量的去了胡家伞店。
“客官没有瞧得上眼的?”见李聪一连挑了好几把伞都没选到中意的,掌柜的忍不住问道。
伞这个东西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不说多稀奇,但也不可少。他家是最早开始做伞生意的,算的上老字号。起初生意很好,有了利,跟风的人就多了,镇上又陆续出现几家店,他家的生意就不好了。同样的画景,同样的用料,你家卖三十文,人家只要二十八,精打细算的主妇们会选哪家的?伞的利润越来越薄,甚至日见透明,整个盆地镇的伞业才维持了现在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