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 西陕新民歌

听说我是神探 闲圆 1081 字 6个月前

二人约在了一个颇富有文化气息的办公室,一见面,对方果然从本家入手,迅速拉近关系。

客套的内容,

不提也罢,反正人家一哥在机场的那句“危难之中显身手”是肯定没被略过的。

十数分钟后,终于进入正题。

“这次请周老师,也是咱们西陕省文化部门的一致想法,说起来,西陕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追溯至《诗经》中的《秦风》等篇章所以,戏肉是民歌?行吧,可谓既突元又不突元了。

总归,周南还是个年轻的民歌艺术家来着,有华夏音乐家协会认证的那种,又具备大多艺术家不具备的高人气,这要是不趁着大好机会“薅把”,雀实不太说得过去。具体成功案例可参考西广、南云。

周副市继续着,“以秦岭为界,咱西陕民歌又可地域鲜明的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地域三种风格,不说别的,就以余林为例吧,我们当地余林小曲’有着三百多年历史,丝毫不逊于名声在外的信天游。

周南只剩下微笑点头音乐素养他不缺,毕竟从小没少挨老周的打,但说到各个地方民歌,细致到县市区的那种,恕他真的不是专业研究生出身啊。信天游他就知道,余林小曲,那是真的不熟。

周副市神色如常,“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大众对于民歌的了解不够,这也使得许多地方文化濒临断绝传承的边缘,咱们省文化厅,高度重视这类情况,并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措施,这次的‘大河颂’

一西陕新民歌展演,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不用明说,相信大家已经能意会了,这是在邀请艺术家周南老师参加呐。

当然,这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咱去参加人家西陕的民歌展,怎么也得准备首西陕的民歌吧?简单,翻唱?那明显不是咱周老师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