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决定写这样一个历史推理故事的时候,我还很年轻(虽然现在也很年轻),或者说,我还很小。
那时候天天去蹲点买柯南漫画,能背下来所有的手法;当然,不停的看福尔摩斯,看其它的侦探故事,哪国都有,从地摊逛到学校的跳蚤市场,买了很多。但我不是合格的推理迷,因为我发现,很多推理小说不好看,很晦涩,很生硬,读不下去。
不好看,不好看。
那时候只是有朦胧的意识,我想写一本书,一本好看的小说。
中国的,古代的。
我当时上中学,盗墓笔记很火。同学们不停的说着张起灵和吴邪,说着那些故事。那时候我心里也有两个人,一个傻乎乎的,一个高贵冷艳。
我很喜欢这两个人,很重视他们。于是和我一个基友,一起取两个名字。
两位主人公的名字,我就取了好多年。
夏乾清的姓就是纪念的夏洛克福尔摩斯,而乾清取自乾清宫。我觉得既然能做皇宫正殿,“乾清”就是天底下最好的两个字。
易厢泉的易就是《易经》,这是万经之首。中国的侦探,要有一个很“中国”的名字。厢泉是酒名,有“香泉”也有“湘泉”,但两个“香”“湘”都不太似男子名,就改成了厢房的厢字。提到这个字会想到《西厢记》,好像很遥远很古老很文艺的样子。
执着之心如烈酒,淡泊之性如清泉。我喜欢这样的人,也很喜欢易厢泉。
再后来……
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好看一些的推理侦探故事。如今的推理故事写的很非常多,比如写耽美的尔雅,比如写言情的丁墨,再比如起点上的各种灵异推理。挺好的,挺接地气,会有很多人喜欢这些故事……
但是《北宋清泉奇案》好像没有这些元素。不够基,不够言,不够灵异,不爽,也不够“本格”,不够严肃。它是处在夹缝中的一种书。而且,几乎所有的推理小说杂志是不收长篇的。
这本书看到现在,从第一部到第二部,可以看出来它的架构比较精细,坑啊,伏笔啊一大堆一大堆。我是力图不让读者猜到结尾的,但是……
写的真的太累了。
我写这个吐槽,知道晋江盗文不少。但凡TXT下载之后,都会看到这个小小吐槽。这本书一百万字下来之后,有可能在任何方面都血本无归,而且写完《北宋清泉奇案》之后,很难再写其它的故事。
有人跟我说:如果我要劝你,我只能说这种题材你最好别写。
然后我写了。
还写了好几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如果你觉得它还不错,至少能读下去,就跟身边的基友推荐一下下吧,二次元的,三次元的,贴吧推荐下啥的……
不行就算了= =
我是新人小透明,就这么一个要求,要不我还能咋办……
还有,今天晚上出广播剧哦,策划是我的基友,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写书的三次元朋友。
她也很努力,也是《北宋》系列的最大书迷,差点写同人文那种。几乎找了她能找到的最好的CV
广播剧的两个主役都是很强的人。
最后,还是那句话,觉得好的话,就………………
谢谢了。
还有,其实我真的很累……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三章 撕裂
吴白面色如纸,一个趔趄跌倒了。乾清只是缓缓抬起双手,呆呆的,仿佛这才看清了手上沾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