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棉花

农场东面,帐篷区以北的位置。

钢管被固定在地里,贴着钢管,一片片钢丝防护网拉起来。

方圆几千米平坦的土地全都被圈了进去。

魏星河带着人,亲自将“农场用地,闲人勿入”的木牌挂在钢丝网的每一面。

“农场里这就没地了?看着也不像啊。”围观的人里有人在疑问,也有人在观察。

巡逻队的人施工很快,在钢丝网外围做了四扇门之后,又改了农场外围的电网,在电网上改了一道加固门。

加固门的锁头在农场那边,锁头打开,农场就和这片新圈出来的地连通起来。

然后他们推着油漆车,在这片平整的土地上打格划线,几千平土地被平均分成六份。

做完这一切,天已经黑了,姜默带着巡逻队员们回农场。

第二天,原班人马浩浩荡荡的再次回来。

这次的巡逻队员们,有的肩上扛着铁锹,有的提着装满水的水桶。

“种地?”不少人趴在钢丝网外看热闹。

“现在的土壤能种种子?”有人奇怪道。

“是变异植物吧?农场缓冲带不是种着好多变异植物?”

“怎么种到外面来了,变异植物多危险啊。”路人们议论纷纷。

有人忍不住喊住相熟的巡逻队员询问,队员们一概不回答。

“每隔十米种一棵,五棵一组,按照我给你们的设计图留出小路、大路和广场。”姜默已经换上了防风夹克,踏着长靴在众人面前穿梭。

“知道了,二老板!”

这边种着树,那边姜默已经让人在钢丝网外支起了桌子。

这次再有询问的,巡逻队都给他们指到桌子旁。

有人专门坐在那里,给难民们讲解棉花帐篷的优点和购买方法。

因为房子没有任何成本,所以卖价不贵。

30萤光币一个人,一个帐篷安排五人入住,可以自己找人团购,也可由农场安排。

当然,即使难民们再信任农场,他们也不敢只凭农场介绍就掏出30荧光币预定房屋。

姜默也不指望他们现在就相信。

他放出这条消息的目的,只不过是提醒大家——趁早攒钱。

毕竟马上就要大降温了,而30萤光币听起来便宜,也要进农场打工一个月,或者捡1500公斤木头才能赚出来。

当然,农场在招人方面也做了一定倾斜,短工优先招收难民,给他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

林写意按时把纺纱机和织布机交上来。

二十台机器,当天就搬进信息大厅开始了认购。同时,棉花的购买价格和回收价格被清楚标在公告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