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青花釉里红

这里,青花和釉里红,就产生了矛盾点。

温度低了,青花发色鲜艳,但是釉里红颜色会十分暗淡。

温度高了,青花发色会沉暗,但是釉里红却发色鲜艳。

就是这样,因烧成合格品很困难,所以青花釉里红产品极为名贵。

人类就是有一个劣性根,那就是,越是难以做到的,就越是想要做,就越是想要得到。

所以,虽然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是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故而被称为“青花釉里红”。

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

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瓷器品种之一。

从现有考古和传世材料来看,这种工艺技术发展成熟的历史比较漫长,它自元代创烧后,在明代发展缓慢,成功的制品不多。

清康熙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工艺,有所恢复和发展,发色成功的制品见多。

而雍正时期,则是这种釉下彩工艺,最为成熟稳定的时期。

传世的雍正青花釉里红器,大多呈色鲜艳稳定。

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器,虽然制作较多,但釉里红的显色技术开始退步,到清中晚期则又走向衰落。

从这里就能知道,青花釉里红是很难烧制的,其原因也不止是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釉料的冲突,因为就算是单独的一种釉里红,也很难烧制成功。

这里看的就是烧窑技术,而陈文哲最不怕的就是烧窑,因为他有大师级烧窑技术。

原来他没有意识到烧窑技术这么重要,但是通过一次次开发,获得的烧窑技术越来越全面,他才发现,这才是根本。

这一次,他只是想到了要烧制青花釉里红瓷器,就再一次获得了大量的烧窑技术。

烧窑,怎么烧是一种技术,控制温度是一种技术,而怎么通过控制温度,让窑内器物,或者更加准确的说,让窑内的彩料怎么发色,就更是一种绝顶技术。

在烧制青花釉里红这里,主要是控制铜花的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