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有所发现

工人们制作十八件木模,陈文哲就在做泥范,因为景云钟的铸造需要泥范。

泥范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出来的,因为需要精修、晾晒等等工序。

泥范的制造,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从考古发掘来看,夏代已经能熔铸青铜。

最初的铸型,使用的是石范。

由于石料不易加工,又不耐高温,因此,石范很快被泥范取代。

商代早期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标志,已经用泥范铸造铜锛、铜铃等。

盘庚迁殷以后,青铜冶铸技术达到鼎盛时期。

为获得形状复杂、花纹奇丽的青铜铸件,冶铸工匠选取质地纯净、耐火度高的泥沙炼制泥范。

这就是重点,合格的泥沙,才能制作出合格的泥范。

这一点,有着大师级练泥手艺的陈文哲,做起来并不难。

真正难得,是知道用什么样的泥沙。

不说其他,一般泥沙,和成泥之后,稍微晾晒,就会开裂。

而开裂的泥范,你要怎么用?

要想避免这样的结果,就要看传承。

传承之中,有着太多成功的经验,所以陈文哲不会走弯路,他会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选择好了泥沙,开始制作泥范,这时,还需要选择工艺。

在造型工艺上,泥范铸造以分铸法为基本工艺,从而铸成复杂的器型。

或者先铸器身,然后在上面合范,浇注附件;

或者先铸附件,再在浇注器身时,将二者铸接成一体。

春秋时期,先铸附件,后铸器身这一工艺,成为分铸法的主流。

这时,表现技术的时候就来了。

分铸法做出来的泥范,对范芯的干燥、焙烧、装配、均匀壁厚,都有严格的要求。

只有做出合格的泥范,浇铸之时,使之能够同时凝固,预热铸型使它能顺利浇注,这样才能铸造出合格的产品。

在这方面,商周时期就已摸索出一整套成熟工艺。

到了汉代,工艺自然是更加成熟,比如放在不远处的三件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