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锈发展起来,会使器物损失逐步严重,并不断扩散,对这种现象必须及时处理,隔离存放。
有害锈,其实是一种化学反应,最终是把铜转化为铜离子。
而想阻止铜被逐步转化成游离的铜离子,要么阻止青铜器与空气中的氧和水分接触,要么去除或者隔离氯离子。
青铜器本来就是用来收藏与鉴赏的,若要隔绝氧气和水分,势必要密封保存。
如此一来便失去了观赏的价值,因此处理这样的铜锈,一般多采用贴敷法,来清除青铜器中的氯离子。
此法脱胎于传统浸泡法,操作简单,除锈精度高,大大降低了技术难度要求,能最大限度保全铜器本身,避免“修复性破坏”,就算是普通收藏者也可以使用尝试。
在使用贴敷法去除有害锈前,应先“刮骨疗伤”。
先使用尖锐竹片,将有害锈部位的绿色粉状物,尽量剔除干净。
这样可以减短贴敷时间,避免药液浪费。
接下来是贴敷药棉,将药棉浸入除锈液溶液中,充分浸润后,用镊子将药棉夹出,贴敷在生有害锈部位;
接着用塑料袋或保鲜膜,将青铜器包好,保持药棉湿度。
4至8小时后取出,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冲洗即可,切勿使用自来水冲洗;
之后观察除锈情况,若有残留可重复1、2步多次,直到青铜器表面的有害锈清除干净。
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除锈液为碱性溶液,ph值≥8,有一定的腐蚀性,切勿沾到手上,操作时请戴上手套。
若不慎沾到皮肤上,用清水冲洗即可。
有害锈并不只在青铜器表面生成,有可能会沁入铜身,腐蚀铜器内部,造成铜器穿孔、断裂。
因此要将除锈完成的青铜器,放入脱盐液中,浸泡1~2星期,以免有“漏网之鱼”。
浸泡完成后,将青铜器用蒸馏水或纯净水清洗干净,放置在干燥处观察2-3天。
如果铜身上,不再出现有害锈,便可进行下一步处理;
如果又出现有害锈踪迹,则重复除锈——浸泡脱盐液的过程,直至有害锈彻底清除。
封护保存是去除有害锈的最后一步,将青铜器用蒸馏水或纯净水清洗干净,吹风机吹干或自然晾干,然后用刷子蘸取封护液,均匀涂抹在生有害锈处。
晾干,再继续进行第二次。
具体涂抹次数,视涂刷后外观变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