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人物的脸部、颈部、手部,一般采用彩绘。
头发、眉毛、眼睛、胡须、巾帽等用黑色,口唇和面颊用朱红。
人物的五官、须眉描绘的细致入微。
这些彩绘历经千年,颜色已经变淡变薄,且渗入胎体。
仿制品的彩绘颜色鲜艳清晰,看上去比较浮,勾画的线条不干净利落,人物表情显得呆滞,所用笔法描绘的往往不到位,与真品有一定的差别。
所以,不管做什么唐三彩,都需要研究明白这些细节。
比如说做马,就必须要了解唐代的马。
唐时的三彩马都体形高大,披饰华丽,且马尾梳绑短小,一看便知道是品种优良的战马。
在唐朝时期当年的西域诸国,吐番,突厥等都向唐王朝进贡或赠送品种优良的外国马。
公元733年,一名回鹘使者一次就赶回了1万匹草原骏马。
当时的唐太宗在国家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购买了6000千匹的骏马。
由于外来马的拥入,使得唐朝马的品种的到了改良,使得我们从出土的阳三彩马可以看到唐马的遗风。
体形矫健,骨骼粗壮,马鬃修剪成了当时流行的“官样”,马饰也非常的漂亮。
工匠们将马雄伟的气势和飞奔启程前的姿态,刻划得淋漓尽致,这样的三彩马,也可以说是唐朝国家实力的体现。
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当时的人们都以胖为美。
所以,在塑造人物彩俑的时候,也需要注意。
曾经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就是一位胖美人。
唐三彩中的女俑,就是盛唐时期人文精神的一种写照。
这个时期制作的女佣,面如满月,丰润圆胖,但不失内在的秀气。
古人用丰肌秀骨来形容唐代美女,是再贴切不过。
身着黄色长裙,是开元天宝年间流行的风尚。
要做马俑,顺便做一些骑马女俑,也就是顺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