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章最大的悬疑

到了1979年,江浙考古研究所、华夏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大海博物馆、华夏历史博物馆、金陵博物院等单位,联合进行了大规模发掘。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没有发现章氏兄弟的庙、碑、墓葬及任问历史遗迹,也没有发现单独生产哥釉瓷的窑址。

而证明章家兄弟存在的古籍,又与龙泉地区青瓷生产情况完全符合的明人著作,只有陆容的《菽园杂记》。

他在龙泉访古、谈龙泉青瓷很多,但只字未提哥窑。

情况应该是这样,釉面满开片的哥釉瓷,是龙泉青瓷中部分窑场的一种产品,很有特色。

生产作坊不是一個独立的瓷窑体系,后人错误地把它们分为哥窑和弟窑两个窑系。

陈文哲要写论文,也是围绕着这个主体展开论证。

而相比其他人,他有着太多内幕消息,只不过,很多都不能拿出来当做证据。

只不过,知道答案,再围绕着正确答案证明他的论点正确,怎么也要容易的多。

最起码,以陈文哲的学识广博程度,再有隋侯之珠帮忙,找出一些古籍,论证他的观点,还是不难的。

最起码,最为一家艺术院校的毕业论文,完全足够了。

只不过,研究着,学习着,越是深入了解,陈文哲发现哥窑这个窑系的作品,越是奇怪。

特别是其中的传世哥窑,这个名词好像跟普通人了解的不一样。

这要从明清以后生产的哥瓷说起,因为明清两代生产的哥窑,更加复杂化。

这是因为景镇在那个时期,有专门仿哥釉瓷的哥窑户。

这两个历史时期,生产的哥窑仿品,应该和宋元哥釉瓷区分开来。

当然,之所以能独立开来,形成世人固有的印象,肯定是因为哥窑器有其鲜明的特征。

这一窑口因为使用瓷胎土的不同,所以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

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