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手法和纹样丰富,器物种类较1998-1999年有新的发现,并不乏精品。
这一批瓷器的价值,还真不可小觑。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国内外沉船屡次被发现。
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全世界各地的盗捞者,掀起了一股疯狂盗捞海底瓷器的黑色狂潮。
而全球文物市场也开始了一场“海捞瓷”买卖热潮。
随着境外我国海底沉船,不断被发现和打捞,以及“海捞瓷”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出色业绩,“海捞瓷”已经引起收藏界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来,“海捞瓷”频频在国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亮相。
元末明初青花龙纹提梁壶,曾以670余万元的高价成交。
而明代釉里红莲口鱼藻大盘,则以790多万元落槌。
虽然价格不菲,但相对于成熟的瓷器市场,海捞瓷仍具有明显优势,市场前景看好,升值潜力巨大。
瓷器虽然不属于我国“四大发明”,但它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甚至可以说是瓷器推动了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并成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海捞瓷”,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
历史上不知有多少载有我国瓷器的船只,在远航途中因意外事故,而沉没在大洋深处,随船瓷器也被埋藏在海底。
这些瓷器的价值,在很多情况之下,是没法用市场价值来衡量的。
比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陶瓷器的国家。
那么怎么证明?南湖省道县玉蟾岩发现的陶片,距今约17500到18300年,是世界最早的陶器。
陶瓷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中输出最多、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我国专门对外销售的瓷器生产,始自唐朝。
唐三彩中的很多器形和纹饰,都具有鲜明的阿拉文化色彩。
宋元时期的青白釉瓷器,则主要销往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