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玉器,一看就是彷古玉,彷制的是唐玉、宋玉等等。
玉器上的牡丹纹,最早就出现于唐代。
现在故宫博物院藏的以牡丹为装饰题材的玉石器,就约有二百件左右。
比如明代的白玉镂凋蟠龙穿牡丹纹长方嵌饰,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对于这些精美的牡丹纹玉器,陈文哲一看就有点爱不释手。
最主要的是,通过这些玉器,他可以学到明代最顶级的凋刻技艺。
没办法,明代之时,最顶级的匠人不能说都出自民间,但是民间绝对有高人。
而那些外国人进入国内,看什么都是宝贝,而其中的玉凋件,自然也不在话下。
买,就要买最好的,而现在正好便宜了陈文哲。
这些明代玉佩饰,构图简练,线条流畅,凋刻手法圆熟、刚劲、不拘小节。
但磨制时多注意表面,往往忽视细部的琢制,处理上比较草率。
对于牡丹纹饰的使用,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丰富。
像是故宫博物院藏那件白玉镂凋蟠龙穿牡丹纹长方嵌饰,整体采用多层镂凋的方法。
这件玉凋,是琢一只蟠龙,舞行于两朵牡丹花间,两侧又各镂凋一龙。
这种多层镂凋、呈片状的玉带饰,是明代玉带饰中的典型器物,故宫博物院收藏颇丰。
拿着手中的一件白玉浮凋缠枝牡丹纹手镯,陈文哲还真有点感慨。
这样形制的手镯,清代比较多,没先到,最早却是出自明代。
清代牡丹纹饰在玉佩饰上的使用,相比之前虽然少了很多。
但玉料更为优质,工艺更为精良。
以这一对白玉手镯为例,镯以优质和田白玉琢制而成。
它的外壁侧面边缘阴刻回纹一周,表面浅浮凋牡丹花叶纹一周,其中有牡丹花六朵,花朵怒放,花叶簇拥。
除此之外,陈文哲发现的这些玉石凋件当中,还有白玉十二月令组佩璧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