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黄瓷殿器

所以他从汉代开始梳理,一直到清代。

清代最出名的就是清三代,也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

清代乾隆时期,由于加入了玻璃白,因而使得黄釉瓷器,看起来色泽更加娇嫩,更有档次。

清代同治和光绪时期,黄釉瓷器一时间成为了大婚用瓷的主流品。

虽然烧造的数量较多,但是质量较盛世三朝差了许多。

釉色不仅暗澹,而且失去了应有的油脂光芒。

此外,除了单色黄釉瓷器之外,黄釉瓷器的表面还会施加彩绘,烧造成各种黄釉瓷器。

如黄釉地绿彩器、黄釉地粉彩器、黄釉地五彩器、黄釉地珐琅彩器等。

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明,刚开始大规模使用黄釉瓷的隋唐,因为刚开始出现,大多数还是低温釉瓷器,也没有形成真正的规制,所以并没有达到鼎盛。

而到了宋元时期,又因为执政者的喜好不同,黄釉瓷被大落尘埃。

所以,真正好的黄釉瓷,只能是在明清两代,特别是明代达到巅峰。

也就是说,黄釉瓷器虽然发明的时间很早,但是直到明代,黄釉瓷才终于迎来了爆发的时机。

明代永乐、宣德、成化等朝都烧制有黄釉瓷,但品质最好的当属弘治黄釉瓷。

从大量传世品看,弘治朝的黄釉瓷釉色几近无差,说明当时黄釉瓷的烧制工艺已相当成熟。

现在陈文哲彷烧黄釉瓷,自然首推弘治黄釉瓷,其次就是永宣、成化时期的黄釉瓷,最后才是清三代的黄釉瓷。

明弘治朝“浇黄”单色釉,瓷器中的国宝,这样的瓷器肯定要彷的到位。

只不过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

黄釉瓷器烧造技术,在明弘治朝非常的娴熟,呈色稳定。

任何“浇黄”釉瓷器,色差都没有什么区别。

这一点更为难得,说明这一时期的工匠,对于控制窑温,或者说黄釉生成的温度,已经把握的十分精准。

黄釉瓷器是以铁为着色剂的低温釉瓷器,经过二次入窑烧造而成。

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浇釉法施黄釉。

再次入窑,经850-900c烧造而成。

在古代我国黄釉瓷器是帝王嫔妃专用颜色釉瓷器,所以黄釉瓷器烧造不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