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瓷中人造宝石

陈文哲虽然看道的是图片,但是他还是能够看出来,这应该是一件古董。

看器型,它高306,口径75。

颈部饰蕉叶纹,肩部饰缠枝莲纹。

壶身菱形开光圈内,画折枝花果纹。

壶身旁绘牡丹花纹,壶身下近足部绘变形莲瓣纹。

壶底足圈内满秞,壶流与颈间有一云板相连。

壶柄上绘四朵灵芝,柄下有三颗乳钉,壶流两侧绘卷草纹。

在其造型与绘画工艺中,洪武遗风十分明显。

而壶流正面书写有,《大明建文年制》青花楷书六字款。

这与洪武和后来的永宣青花大壶落款,有明显区别。

特别是使用的青花,呈“苏料”典型的特征。

这样的青花,青入胎骨,发色深沉浓重。

在从整体看,整器工艺精致,气势宏礴。

这只建文款青花花果纹大壶与景镇珠山官窑遗址中出土的“永乐花果纹青花大壶”,可以说是如出一澈。

其造型,画工,胎釉、青花发色都有惊人的相似。

尤其是青花原料的使用,无论其发色、浑散、颗粒、锡斑,微观等特征,都有惊人的雷同。

而这正说明,景镇瓷业的制造工艺,是历代传承有续的。

永乐官瓷在制造工艺上,很大程度继承了洪武和建文时期的技术。

其实,这有点给建文帝朱允炆增光添彩。

毕竟建文帝在位时间太短,而他又是继承自洪武帝。

所以,严格来说,永乐大帝继承的是建文时期的官窑瓷器。

而这一时期的瓷器,最多在表现形式上属于比较新潮。

当然,这一点是在古代的新潮。

毕竟是新朝新气象嘛,年轻的皇帝,看待实物的眼光,自然也要年轻化一些。

也许这才是建文帝时期瓷器的最主要特色,至于后来继位者朱棣,它的年纪可比建文帝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