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重要视角

即使经特别做旧处理过的器物,也无法呈现胎釉连成一体的视觉。

旧器的胎脚因年代的风化,不同程度上会形成高低不平的凹凸小坑。

整体呈现出一片自然、干燥、统一的色泽。

新器的胎湿现刚出炉状,或因化学物的造假,变得太黑,太旧的状况,整体无法统一,呈现胎釉分开的“湿”感觉。

中低档彷品为降低成本,都使用机械加工原料生产,其底足露胎胎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密。

其实看露胎,还是看残片最容易看清楚。

研究瓷片的好处,或者说优势之一,就是能非常真切地观察古瓷的胎。

由于是残片,其断面便将器胎的所有信息暴露无余。

包括胎的厚度、呈色、气孔状态、颗粒状态、胎质纯度、杂质状况、吸水性能、硬度等等。

这些器胎信息在不同时代、不同窑口都有或明显或细微的差别,这是瓷器鉴定的一个重要视角。

而这些信息,却是整器难以完充分披露的。

整器基本为釉层包裹,只在器底接触面(外底、足端处)及漏釉缩釉处显露“冰山一角”。

且这些有限的“露胎处”披露的,往往不是瓷胎的真实信息,而常常是“假象”。

往往是陶衣(化妆土)、氧化层(火石红)、酸碱腐蚀层、霉斑污染层、污物堆积层等等,不是真正的胎色。

像是底足的附着物,现代和古代就不同。

目前的景镇,普遍使用石油液化汽窑烧制瓷器。

为了防止器物与碳化硅棚板粘连,要在两者之间撒上石英砂或氧化铝粉。

仔细观察器物的足圈,如果上面粘有上述两种材料且十分牢固,必定是现代彷品。

不仅是元青花,明清瓷器亦如此。

古代根本不用石英砂和氧化铝粉作垫料。

从此可以看出,只是鉴定一件瓷器的底足,就有着太多的学问。

如果本身这些特征,都完美无缺,那就看更深一层的技术。

底足在制瓷的过程当中,也是有好几道工序的。

比如,足边修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