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花釉器的器型有罐、双系壶、花口瓶、葫芦式瓶、三足盘、腰鼓等。
而以壶、罐为常见。
罐类又多双系,一般造型丰满,配以大块彩斑。
所以气势庄重大方,具有典型的唐代风韵。
唐代花釉瓷器的出现,为钧瓷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经过晚唐和五代十国的发展,陶瓷工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特别是到了北宋,随着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尤其北宋的都城汴京,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国家的统一与生产的发展,使钧瓷手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当时官窑兴起,民窑林立,各地窑口,竞相争辉。
所以,五大名窑中的汝窑、官窑、钧窑,皆在南河境内。
其中钧瓷以窑变美妙的艺术,不仅受到民间的喜爱,更受官廷的偏爱。
当时的官家,可是把钧窑垄断为官窑。
到了北宋晚期,特意在钧瓷的故乡--禹州城北门里的钧台附近设窑,专门为宫廷烧造御用品。
宫廷向来以豪华奢侈为尚,选料严格,不计成本为标准。
所以工艺要求更高,这样生产出来的瓷器,自然全都是精品。
而这时,钧窑也由
生产民间的碗、盘日用生活器皿,变为主要烧各式花盆和盆奁儿,以及尊、瓶、炉之类的艺术陈设品。
改变之后,所烧钧瓷禁止在民间流传。
当时,开窑都由官府派职官把关监选,合格者当选,其余一律砸碎就地深埋。
从此大家只好望窑生叹,然钧瓷的声望更高。
各种溢美之词,也充斥民间。
造型端庄,技艺娴熟。
窑变美妙,琳琅满目。
变化之多,难以胜数。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