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婆子看了一眼董氏,说:“董氏,小青去学堂,这银钱……”
董氏一边哭穷,一边诉苦。
蔡婆子眼皮子一耷拉,说:“你就说,你能拿多少钱就是。”
“一百……”董氏的话说到一半,见蔡婆子眼如刀子,她话锋一转,说:“一百五十文,娘也知道,我们挣的钱,都给阿贵上学了。”
“这纸可贵了。”董氏又开始哭穷了,儿子能去学堂,当然是最好的,婆婆不愿意全部出钱,那出大头,也是好的。
至于姜云,董氏也没考虑他上学,家里都去上学了,难不成活都让她干?
小儿子姜福才几岁,更不可能了。
十几天的工夫,学堂就已经建好了,大家听说,只要是大桥村的人,他们的亲戚家的孩子想要送来学堂,也是可以的。
这一消息一出,和大桥村有亲戚的人,顿时就羡慕了。
不少人已经动了心思,现在和大桥村没有亲戚,嫁个姑娘过去,不就沾亲带故了?
因此,大桥村的男子们和姑娘们说亲,也是格外的顺利,短短的时间,就已经成了好几对了。
“师父,这学堂往后要是出个秀才,那可真是不得了。”姜荷啧啧感叹着。
这才只是一个学堂呢。
往后学堂出了秀才、举人老爷,那些想和大桥村结亲的人,不得疯了一样,往村里塞姑娘啊?
“几年之后,大桥村肯定要翻几倍人口。”胡郎中斩钉截铁地说着,文老爷子是谁?
那可是当世大儒,他教出来的孩子,只要不是蠢到家,一个秀才,还不是手到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