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他一直唯大将军命是从,也不知何处得罪了大将军劳神大将军替他画了这么大座牢。思来想去,唯有一事,便是他无意中发现少将军不是大将军亲子。

这件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大了是欺君之罪,小便是他永远闭嘴便无事发生。可他为求保命明明以项上人头担保不会将此事透露出去,可大将军还是疑心太重怕他将这件事禀明皇上,便煞费苦心设了这样一场局陷害他。

如今他已入局,死无葬身之地,而大将军竟还割了他的舌头让他不仅从此口不能言,还死无全尸。

大将军如此心狠手辣,他烂命一条死不足惜,可他再罪无可赦好歹还是皇帝的手足,身上流的是皇家的血脉。

大将军欺君之罪在前,残害皇室血脉在后。只需用头发丝一想,他便觉得背脊发凉,痛恶自己贪生怕死未早早将他的欺君之罪禀明圣上,任由他将眼线顺利安插在太子身边。

那眼线也就是思昙,平日看似愚钝,事事不如太子。实则那眼线是大将军jīng心培养的死侍,聪慧过人不说还武功高qiáng,还如大将军一般心狠手辣。想必这一点太子可以作证,还有青楼那满后院的尸体皆可以作证。此前那眼线三番五次偷偷将太子带出宫外,民间危险重重,若太子出了什么意外,他万死难辞其咎。

且太子身边不仅只有思昙一个眼线,还有那教太子功夫不知背景的江湖中人。此次便是他将太子带出了宫,并用迷药将太子迷晕亲手jiāo给了他,如若不然,他便不可能轻易幽禁了太子。

他有人证与物证证明思昙的真实身份,还能证明与那江湖中人接头的事实。

坊间流传大将军挟天子以令诸侯,空xué不来风,他自知残害良民罪孽深重,但死前难舍手足之情,君臣之义,冒死直谏!

大将军野心昭然若揭,万望圣上看清láng子野心,勿再信任大将军这等jian佞妄臣!

见天佑已将翻供的血书看完,皇帝便问道:“你可有话说?“

血书所指用词严谨,条理清晰,若天佑早晨未着手实施对逸王的报复,便不知逸王的舌头那时还在逸王嘴里。怕是会信了逸王这颠倒是非之词。

逸王口口声声指认大将军为隐瞒欺君之罪让他闭上了嘴,若真是如此,大将军应早在将他屈打成招之后便割了他的舌头,否则他又怎会放心让天佑当这案子的主审?若逸王寻了机会将大将军的欺君之罪告知了他,他既是主审,这样的机会便有很多。譬如今日早晨,可逸王明明有机会将所谓的实情告知天佑,但他除了对天佑恶语相向之外便无一句别的话语,似乎他那时还不知自己亲手所书的内容。再者他是太子,自然不可能与大将军是一伙。若真如逸王所书,大将军此举无疑不是抬起手打自己的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大将军又怎会愚蠢至此。

还有,逸王声称是人都知他胆小如鼠,自然也知他色胆包天,明明是他垂涎思昙。若他真对大将军言听计从,大将军又对他视之敝履,他这双敝履怎能与jīng心栽培的思昙相比较,自然也不敢对思昙下手,可他还是对思昙下手了。

且摆在天佑眼前的事实是逸王手下的人错抓了天佑与思昙,逸王唯恐事情bào露,便打算一不做二不休,才有后来的这些事,完全不gān大将军一丁点关系。若真如逸王所说,大将军何必要在紧要关头救下他,思昙又为何要救他,那几箭足够让天佑死几回的,若大将军真是láng子野心,何不让他死在箭下,让他死才是最合理的,何必要如此大费周章,看似jīng心策划实则漏dòng百出?大将军jīng通兵法,大大小小的胜仗无数,怎可如此愚蠢!

总之,天佑对大将军和思昙深信不疑,他相信父皇也是如此,否则不会如此平静地问他的意见。

本是板上钉钉的事,逸王却突然剑指大将军,想必是有人背后发力,这发力之人嘛,便也只有自己的母后有这个能力。能在天佑眼皮底下安插人手与逸王接触完成这份供词,然后将此呈至父皇眼前。

本以为由他主审,母后会看在他的面子上不捣乱的,可怎么一与大将军相关,母后便失了本心,变得如此愚蠢呢。

天佑能想到是母后栽赃,父皇自然能想到,如今父皇问他意见,想来也是看在她是个爱惜儿子的好母亲。他便也是因此,陷入了两难,无意见可发。

逸王声称有人证物证在手,能证明思昙身份,也能证明与他那不靠谱的师父勾结。想来这证据也是假的,且不说大将军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定不会欺君。他那师父看似不靠谱,实则却是一副古道热肠,侠肝义胆,也怎会做此等下作之事。师父与李大人jiāo好,李大人又颇为仰慕大将军,母后此荒唐之举看来是想将大将军一派的忠肝义胆都一网打尽。

他一直唯大将军命是从,也不知何处得罪了大将军劳神大将军替他画了这么大座牢。思来想去,唯有一事,便是他无意中发现少将军不是大将军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