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行?”棠璃却走到狱门前,用手一点木栏。
纪修安只觉得眼前一花,就看见了两个张徵,一个在狱里,一个在狱外,同样的装束打扮,同样的模样身高。
在狱里的那个张徵神情呆滞,在狱外的那个则惊疑不定。
“这样不就行了。”棠璃抚掌笑道,“在朝贼子伏诛受死,在野多一闲云叟。”
张徵虽然做好了赴死的打算,但既然有活下去的希望,人总是向往生的。
于是半个月后,朝中之事一切尘埃落定,他亲自微服到郊外官道送张徵离开。
张徵不党不朋的一介孤臣,身边也没别人,只有个名叫“正平”的青年仆从驾车。
“往后遇到什么难处,都可以派人执此物回来找朕。”他将一块贴身的羊脂玉佩赠予张徵。
张徵双手郑重接过收下,对他拜了一拜,这才登上那简陋的青帘骡车。
他目送着骡车缓缓驶去,直至完全消失在视线中。
纪修安忽然明白过来,这个身为天下之主的他,此生最为遗憾痛苦之事,不是没能留下画舫上弹琵琶的美人,也不是宫中斗争自幼失怙。
而是张徵之死。
二十年朝夕相对,张徵虽对他严格教导,却并非没有好的地方,只是他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和感情。
张徵待他,亦师亦父亦臣。
直到张徵身亡后一切水落石出,这些好处才逐渐细细碎碎的被回忆起来,伴随了他的余生。
他一生绝口不再提张徵,但这个名字却如同烙印,印在他的心头再难抹去。
第二个梦,发生在纪修安五岁那年。
他和哥哥被塞在一个摇摇晃晃面包车的憋仄角落里,嘴里堵着布巾,手和脚都被麻绳紧紧绑着,粗糙起毛的绳子勒刺他细嫩的皮肤,又疼又痒。
周围有五六个浑身汗臭味儿的青壮男人围着他们,满车的人都在抽烟,车厢里的空气污浊不堪,令纪修安感到窒息。
是的,这就是在纪修安幼年时,曾经发生过的那起绑架案。这帮匪徒不仅是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而且极端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