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去一趟畔山了。
作者有话要说: 敲黑板,【文案已标出】本文不是系统套路爽文,女声系统与我的其它作品通用一套宇宙观世界观设定。因此而骂恶心的…你至于吗?套路文满地都是,自己去找。
写这篇文也算是长见识了,主角被稍稍压了一点,作者就得低头认罪?我想说,套路挨骂,不套路被骂更狠,评论自由不等于作者生来低你一等。辱骂和攻击全部反弹,不惯毛病。
套路无罪,坚持自我的不套路同样无罪,拒绝恶意诋毁。
再一次感谢帮我举报人身攻击评论的读者,人美又心善,祝福报好运与你常伴~
————————————————
1. “一念三千”的概念,源自《法华经》,后由天台宗人整理提炼,并在
《摩诃止观》中细作阐述
2. “一切诸慢,凡慢有我,比贪嗔痴三毒更毒。”化用于
释来果《来果禅师语录》
3. 以及小池反驳的段落,引自、并化用于
隋·智顗、灌顶《摩诃止观》卷五
「一切陰入,皆由心起。佛告比丘:一法攝一切法,所謂心是。論云:一切世間中,但有名與色。心是惑本,其義如是。若欲觀察,須伐其根,如炙病得穴。今當去丈就尺,去尺就寸,置色等四陰,但觀識陰。識陰者,心是也。」
4. 对于“去丈就尺”、“去尺就寸”的解释,化用于
星云法师对《摩诃止观》第五卷 的注解
第8章
三月二日凌晨。
宽江边上的一户渔民人家,半夜被人敲了门。
渔民名叫余余,睡眼迷离地去开了门。
大半夜的,门外站着……一个大夫?
天上一丝亮光都没有,在这个时候扰人清梦,必然是不讨喜的。
余余难免有些不悦:“小大夫,你有何贵干?”
池罔站在他的屋檐下,问了一句话:“船造好了吗?”
余余瞬间一个激灵,所有的惺忪睡意,都在这一刻里被微冷的江水潮气所驱散。
他住在这里,不只是一个渔民。他更是一个渡船人,为门中人提供南北渡船。
余余谨慎回答:“什么船?我这就是一户普通的渔家,又哪里会造船?”
池罔微微一笑:“回家的船。”
“敢问贵客,家在何处?”
池罔便提起手,在木门上轻轻叩了三下,“无正谷”。
暗号全部都对上了,余余立刻把着门后退一步,微弓着腰,将池罔请了进去。
进里面来看,这也就是一户寻常的单身汉渔夫家,不大的屋子,却收拾得干净整洁。
余余掌了灯,在灯下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同时客气地搭讪道:“这位小兄弟面生的很,不知是我无正门内哪位贵使?”
池罔只是微微一笑道:“在下并没有担任职位,只是隐居多年,重回世间后有些问题,想要找人问问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