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都在发自内心赞美剧组,他们被烂片轰炸的神经,得到了片刻解脱。
然而,网上总有一些人,爱在热门大爆电影里彰显他的品味独特。
有人发帖愤愤不平的表示:“《烛火之谜》票房作假洗钱的吧!《夜空》拍得好多了,都才五亿!”
一发帖,马上有无数人附和:对对对、是是是、《烛火之谜》真难看,还是《夜空》更优秀。
仿佛他们只爱《夜空》,不爱《烛火之谜》简直牛逼大发了!
分分钟高楼盖起来,不明真相围观群众点进去,发现了一面倒的赞同楼主,不禁敲下了问号。
“请问,这是土匪窝点嘛?”
楼主不乐意了,跳出来骂道:“不喜欢《烛火之谜》就是顾益的粉丝?那我这个路人都要转粉顾益了!”
一栋楼集中表达对烂片的爱就算了。
他们竟然还要捆绑开楼,用无数匪夷所思的标题,彰显《夜空》的高雅品位。
比如“《烛火之谜》用血案做噱头,你们不觉得膈应吗?我还是比较喜欢《夜空》这种成长型。”
比如“《烛火之谜》票房蹿得太诡异了吧,预售都没破亿,后面越播钱越多,是不是票房幽灵场注水?”
精神股东看着奔向十五亿的票房,见到这种直钩钓鱼的傻逼帖子,已经淡然从容了。
但是,《烛火之谜》再好看,有些人也不会忘记自己被骗三十块的屈辱。
他们抬手就微笑着进去回复:“匪,知道你们为什么开口有土气吗?因为只有你们觉得别人家的票房是作假洗钱,而《夜空》不是。”
在他们心里,《夜空》一亿都不配!
而《烛火之谜》,卖几亿都嫌少!
等到《烛火之谜》票房真正突破十五亿的时候,观众根本回忆不起,当初嘲笑若沧的营销号是什么措辞了。
他们只觉得:艺高人胆大,若沧真牛逼!
一巴掌把营销号打到闭嘴,这辈子那群人估计都要为了恰的那笔烂钱后悔。
十五亿票房,让仓鼠们松了口气,让观众焕发新生。
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放过任何烂片,也不会错过任何好片。
网络随便一搜,就是夸赞。
“《烛火之谜》终于洗去了曾经的血色,堂堂正正的用改编版本,成为了本推理爱好者心里的Top 1。”
“今天才了解到《烛火之谜》作者的事情,一声叹息,幸好电影和现实一样,把凶手绳之以法,还了他们一片安宁。”
“以前欧执名那版,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太恐怖,现在若沧的演绎更符合我想要的悬疑推理,只可惜宋凄和宋珏太疯太疯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写。”
已经不止一两个观众表示:宋凄宋珏太疯。
若沧和康犹衍的版本,不再是恐怖式惊悚,但他们每一句话,都能引发深思。
那种藏匿在凶杀血色背后的癫狂,带着沉默里爆发的病态,直至结局留下一声叹息。
生活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的观众,最终只能摇头感慨。
人性啊,反复无常。
凶手啊,必然伏诛。
票房都破了十五亿,观众几乎无欲无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