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后来那女的又顶着超生的罚款,生了个女儿,这才消停了。
男方有个女儿,她又生了个女儿,带来了一个儿子,这儿子还改了姓氏,跟后爸的姓,这就难得了。
后来也是磕磕绊绊,现在老两口在家里头务农,大女儿二女儿都在外打工,一年都不回来一趟,儿子也在外打工,基本上一年回来一次。
日子过得没滋没味。
供孩子上学,一律只供到初中毕业。
高中不是读不起,而是怕孩子学习太好,大学一上,家里就没钱了。
可惜又可喜的是,那俩女孩儿学习还行,男孩儿学习一塌煳涂。
唉,那个男孩儿,就是王子平的同窗同学徐静友。
两个学渣,差不多的身世,却是两种结果。
以至于很长时间,王子平都在内心感谢老天爷,给他找了一个真正善良的后妈。
后来他学习的确不是那块料子。
家里供弟弟上大学,他也是同意了的,他是长子,但也是哥哥,果然,弟弟上了班之后,赚的钱,头三年都往家里寄,后来父母去世了,他也回来奔丧,又给家里头寄钱打款的,还是他盖了房子之后,弟弟才不在往家里寄钱。
“我也是,知道你跟我不是一个妈生的,我都偷偷哭了好几场。”就怕大哥跟他不亲了。
后来的事情证明,这是他们哥俩儿多想了。
七天之后,赵燕子回来了,果然是雇佣了一辆那种密封车将产妇跟孩子一起运到了家里头。
就算王春华是未婚生育,但是大家都能理解,这孩子要是能不要,肯定不会要,既然要了,那就会好好的养着。
故而大家都去看孩子了,不进月子房,免得带进去什么细菌,但是隔着玻璃看看看孩子,看看春华就行了。
王家围子一共也没几户人家,三十六户人家去了三十五户……全去了。
一些鸡蛋,三五百块钱的“下奶钱”,不收都不行,都说了是给王春华跟孩子的,不得不收下。
王春华瞬间就有了一点积蓄。
不过这孩子生了,不到十天,就开始秋收了。
大家都要忙,秋收的时候,最是累人的活儿。
王子安跟着王子平,赶着家里的两挂马车,一趟一趟的来回奔走,秋收了不止要掰苞米,还要割苞米杆子。
加上秋天的天气闷热闷热的,在地里头基本入目的都是一片黄色,看不到人,都是背着柳条筐,直接就把苞米从苞米杆子上掰下来,苞米叶子留下,只要苞米穗子,放进柳条筐里头去,满了就背出去倒在马车里头,马车有个马车斗,可以装不少。
一车一般五百斤就开运回去。
这是马车能承受的一般重量了。
秋收整整忙活了半个月,王子安没办法天天上山送饭,幸好孤狼山神爷也能体谅他秋收忙,自己会去后山打猎兔子吃,偶尔还会咬着几只活兔子回来,王子安要是遇到了,就去拿回来,大哥扒皮,嫂子炖肉。
要是遇不上了,孤狼山神爷就自己吃了。
当然,王子安每次去都要端一盆“狗食儿”,王子平笑言:“你养的狗待遇不错啊?”
“那是,给我的山神庙看家望门呢。”王子安又端了一盆的二米饭拌的炒鸡肉沫儿上去了。
苞米是收回来了,但是苞米杆子也要往回拉,得到明年春天,这苞米根儿,这边叫苞米茬子,也要抠出来,在土里头磕干净了上面的土,拿回来烧炕,很好的燃料。
一捆一捆的苞米杆子拉回来,王子安还往山上运了一些,打算冬天的时候,烧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