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初笑道:“其实叫什么,也无所谓,因为材料难得,也做不了几个。”
人的情绪是会不断变化的。
每一天每一刻都不同,有时浓,有时淡。
就好像最常见的甜蜜感和少年们特有的海盐果,也会随着主人的心情不断变换浓度。
为了调制出始终如一的口感,廖初也着实下了大功夫。
而从破酥包少年身上摘取的三枚果子可以推断出,他的心情正处于一种微妙的变化阶段。
可能是遇到了什么足以改变人生的大事,所以才会从过往浓郁的苦涩中,滋生出一抹崭新的甜。
像枯树根边冒出来的一条嫩芽,哪怕现在还稍显单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定会茁壮成长。
或许要不了几天,少年身上的苦涩就会淡去,进而沉淀下来,转化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果实。
这种体验有点像秋收。
需要廖初在最短时间内给出最精准的判断:
是立刻收取?还是放任它再酝酿几天,成就更厚重更有深度的果实?
当然,这种判断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就像股市,有时觉得它还会再涨几天,结果几天后再见,发现对方身上笼罩的情绪早已变了一种……
晚间廖初又带着余渝和果果去参加烹饪大赛的点评,身后留下一大片“鬼哭狼嚎”的食客。
没了廖老板的廖记餐馆就像没了灵魂,哪怕有几个帮厨,老食客们也不会买账。
或许他们自己出去开店,也能养家糊口,但对比之下,总有点惨不忍睹。
因为有上次停车场的交流,这次廖初主动拜访了陈遇。
老太太见到他也蛮高兴。
“我看祈安导演的纪录片啦,很不错。”
如今大家都在清江市混迹,一个出头,必然会带动整座城市的关注度,对本地餐饮业是件好事。
要说廖初业内敬重的人,实在没几个,已经过世的老滋味老爷子自然是一位,而眼前这位女中豪杰,也算一位。
“您过奖了。”
两人正说着话,就听有人敲门,得到允许推门进来后,在场三个人都愣了下。
来人正是当日陈遇公开反驳过的评委,郭振河。
那天回去的路上,郭振河就憋了一肚子气,在烹饪协会的地方小群里指桑骂槐抱怨一通。
结果有人就说:“姓廖的是个孤儿,倒也算了,那个陈老太太可不好惹,还是政协委员,你最好别跟他弄僵了。”
陈家菜是建国之前就有的了,作为清江市,乃至所在省份的一面硬招牌,每年都会贡献巨额税收和相当的关注度。
所以隔三差五就有各路领导过去走访,可以说是非常红色。
郭振河自己骂了句,又道:“她也就算了,资历摆在那儿,我认了,可姓廖的算什么东西,毛都没长齐,也敢跟我公然叫板,怎么着得想个法儿治治他才行。”
结果就有人笑,“你怎么治他?人家一不拉帮,二不结派,谁也不求谁也不靠,连咱们这个烹饪协会都没入,你用什么整治?”
郭振河一愣,“他没入?”